2018新修改的民族政策_危险的政策依赖症

发布时间:2018-12-31 02:42:05 来源: 考试文本 点击:

  那些期待用政策博弈来获取自身利益的畸形依赖,将随着政策的转型与回归,被轻轻悄悄地扫入历史的故纸堆。      进入2009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一点:这次危机何时能过去?
  然而很不幸,乐观者确实寥若晨星。普遍的观点,2009年将比上一年更为艰难,所有饥渴的眼睛都巴望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到来。然而,政策真能挽救大厦之将倾吗?
  
  正在失灵的政策
  2008年12月22日,央行宣布在100天里第五次降息,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降息,市场如同清晨大雾弥漫的山岭,静得听不见一丝喧闹。
  意外的不仅仅是降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更为尴尬的场面。从严格控制第二套房按揭贷款,到调低契税,再到放宽第二套房购买的按揭控制,再到调低按揭贷款利率,最近的消息,对存量房贷利息打折处理。但是,市场依然寂静得可怕。
  回想此前调低印花税消息传出,市场欢呼雀跃,A股几乎全线涨停时的场面,恍若隔世。
   政策效应正在失灵。
  2008年无疑是灾难深重的一年。保就业、保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保人民生活已经上升到了政治议题。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楼市、出口企业、中小企业的救市政策次第出台,银行降息了,购房政策优惠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审批了,汽车业钢铁业的救市政策也出台了。
  很明显,救市政策的底部还没有到来。被金融危机挟持着的中央政府,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危机,面对各方利益群体为政策博弈而祭出的杀手锏,不得不发出一道又一道政策金牌,虽然这些金牌的边际效应已经递减到极为微弱的程度了。
  
  畸形的政策依赖症
  想起一个可以看成是黑色幽默的“旧事”――虽然它刚过去几个月。
  在住房按揭贷款政策调整的时候,中央政府是救楼市,还是救经济,一度成为媒体争执的焦点。事实上,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因为很明显,救市既是在救楼市,也是在救中国经济,甚至在救那些被民众骂得狗血淋头的房地产商。
  问题在于,当救市政策效应递减而仅仅成为利益群体的博弈红包时,救市的合理性就受到质疑了。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当各方利益群体津津乐道于政策红包时,畸形的政策依赖症就
  形成了。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曾经享受着数以亿计政府补贴的垄断油企,在国际油价从每桶147美元高位暴跌到30美元时,利润是否有同样比例的增长?其管理效率是否有同样比例的提高?
  更进一步的,我们不得不想到,危机来临时,对所有身陷其中的人来说,都既是“危”,
  也是“机”,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承受“危”而无福享受“机”?
  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都习惯于把眼睛紧紧盯住政策,习惯了畸形的政策依赖,却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市场规律。
  政策的转型与回归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掀起了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进行普遍总结与反思的潮流,其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是重要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一只眼盯市场,一只眼盯市长”。然而,经历了三十年的市场经济之路,我们却渐渐把两只眼睛都盯紧了“市长”,成为畸形的对眼。
  中国是传统官本位思想极为严重的国度,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对市场的畏惧感和对市场规律认知的无力感也就越来越深刻,也因此,民众普遍对可以预期和博弈的政策形成了一种无奈的观望与依赖。
  然而,2008年注定会成为中国政策史的重要分水岭。因为从这一年的大反思开始,中国将从单纯的政策制定数量追求转而注重政策制定的科学化追求,注重政府职能的规范建设和政策效果的实施监督。下一个30年里,对政治管理的规范化无疑会成为主流。
  从根本上说,政策的实质是政府管理,核心在于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和规律,而不是给所有人送红包让大家发财。救市也是救急,而不是救穷。那些期待用政策博弈来获取自身利益的畸形依赖,将随着政策的转型与回归,被轻轻悄悄地扫入历史的故纸堆。
  是回归市场理性的时候了。■
  
  [编辑 赵代波]
  E-mail:chinacbr@vip.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危险 政策 依赖症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