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管理}守望明月一蓑烟草任江平

发布时间:2021-04-10 08:47:36 来源: 法律文本 点击: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下载关注!

{烟草行业管理}守望明月

一蓑烟草任江平

目 录 目 录

前言

守望明月

叶尔羌——我的母亲 512 班 艾力拜

此静坐名样的:“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我很喜欢前一无以致远。”静下心来,才能把事做得轰轰烈烈,而称他们为天外飞仙。但我认为真正的静不一定要到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此静坐名

样的:“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我很喜欢前一

无以致远。”静下心来,才能把事做得轰轰烈烈,而

称他们为天外飞仙。但我认为真正的静不一定要到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是静的境界。为

来锻炼自己。没错,闹中取静,反而能把静提取得更接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噪音。注意,是接收,而不是 ccept。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每个人都接收,

有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惟客观地分析,审慎地思考。静顺乎自然,合乎人道,

以才那么经打经贬,从京师一直贬到海南,也没见他诗篇,让皇帝郁闷,也让后人顶礼膜拜。他的“竹杖州惠州澹州”中有静的诙谐,他的“小舟从此逝,江

坐》就是它的一部散文集的书名。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小孩,也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中那个幸福自由的儿子。有一股暖流,就像过年时大家围坐在热炕头上聊天的文的另一个名字叫朴素,一种介于唯美白洋淀派和憨字。

隐江湖,高瞻远瞩,给自己的未来寻一个静谧的归

无事

佚 ◆父 亲 504 班张丹丹

这个题目源于苏轼的一首诗。原句是这句诗,它让人一听就云淡风轻。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心浮气躁的人永远把事做得虎头蛇尾。

 凡人大多羡慕隐于幽静山林的隐士高人, 神仙之境中去寻。古人也说,大隐隐于 只有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万籁俱寂—— 闲而隐,不能称之为静,而是逃。

毛主席年轻的时候采取闹市读书的方法 纯粹。世界是喧嚣的,我们不可避免的 接受。用英语来说,是 receive,而不是 a 但只有静的人才不为所动。

但是,静不是一味的孤寂,寡闻。宋儒有静,才能站在时局之外冷静地观照, 为我们斩断覆满心灵的野草。

苏轼大概就是因为参透了静的哲学,所想不开过。倒是作了无数叫好又叫座的芒鞋轻胜马”中有静的光芒,他的“黄海寄余生”中有静的哲学。

汪曾祺亦是一位懂静的人。《无事此静是黄油烙饼中的那个纯真活泼却总是饿不知为什么,每当读他的文字,心里总那种温馨踏实的感觉。也许,汪曾祺散实山药蛋派之间的让人安心又温馨的文

也许,我们也需要暂时清空杂念,退属。



菁菁校园

咱们寝室的歪才们 508 班 王凯

奇遇?她 310 班 姜濛濛

青春未亡 403 班 王 喆

和谐五班一堆事 505 班 钱家骅

青春的门槛 607 班 陈雯玲

我心温暖 309 班冯丹阳

心语心愿

失去记忆的城市 404 班 包雁琳

烟花中 508 班 盛磊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505 班 王楚

心灵的阳台 506 班 倪格格

人生一线 507 班 冯志军

中间隔了时光 510 班 陈瑛

清明 507 班 张天祺

铃声 513 班 赵一霖

皱痕 505 班 眭逸薇

寻找风中那泥土的味道 607 班 方颖

视野

走近作家

其人汪曾祺曾说过,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那么,哪些作家的作品对汪曾祺产生过影响呢?他坦言,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左林。归有光是明代吴中著名散文家,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诸篇,由于归有光“无意为文”,写得像谈家常话似的,其结构“随事曲折”,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从中得益匪浅。他觉得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通,最有现代味儿的一位中国古代作家。通过比较,他还认为归有光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方法很像契诃夫,并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

其人

其文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 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 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 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 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 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 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其文

跑警报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

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跑” 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有一个姓侯的同学,原系航校学生,因为反应迟钝,被淘汰下来,读了联大的哲学心理系。此人对于航空旧情不忘,曾用黄色的“标语纸”贴出巨幅“广告”,举行学术报告,题曰《防空常识》。他不知道为什么对“警报”特别敏感。他正在听课,忽然跑了出去,站在“新校舍”的南北通道上,扯起嗓子大声喊叫:“现在有预行警报,五华山挂了三个红球!”可不!抬头望南一看,五华山果然挂起了三个很大的红球。五华山是昆明的制高点, 红球挂出,全市皆见。我们一直很奇怪:他在教室里,正在听讲,怎么会“感觉”到五华山挂了红球呢?——教室的门窗并不都正对五华山。

一有预行警报,市里的人就开始向郊外移动。住在翠湖迤北的,多半出北门或大西门,出大西门的似尤多。大西门外,越过联大新校门前的公路,有一条由南向北的用浑圆的石块铺成的宽可五六尺的小路。这条路据说是古驿道,一直可以通到滇西。路在山沟里。平常走的人不多。常见的是驮着盐巴、碗糖或其他货物的马帮走过。赶马的马锅头侧身坐在木鞍上,从齿缝里咝咝地吹出口哨(马锅头吹口哨都是这种吹法,没有撮唇而吹的),或低声唱着呈贡“调子”: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放呀放放牛,妹那个在至花园那个梳那个梳梳头。

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招呀招招手,妹那个在至花园点那个点点头。

这些走长道的马锅头有他们的特殊装束。他们的短褂外部套了一件白色的羊皮背心,脑后挂着漆布的凉帽,脚下是一双厚牛皮底的草鞋状的凉鞋,鞋帮上大都绣了花,还钉着亮晶晶的“鬼眨眼”亮片。——这种鞋似只有马锅头穿,我没见从事别种行业的人穿过。马锅头押着马帮,从这条斜阳古道上走过,马项铃哗棱哗棱地响,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有了预行警报,这条古驿道就热闹起来了。从不同方向来的人都涌向这里,形成了一条人河。走出一截,离市较远了,就分散到古道两旁的山野,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心平气和地等着,——等空袭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

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但人也有习惯性,跑惯了哪里,愿意上哪里。大多是找一个坟头,这样可以靠靠。昆明的坟多有碑,碑上除了刻下坟主的名讳,还刻出“×山× 向”,并开出坟茔的“四至”。这风俗我在别处还未见过。这大概也是一种古风。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 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丁丁糖”即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所以叫做“丁丁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一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

——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嗑就开了!

另一个集中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大概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沟深约三丈,沟口有二丈多宽,沟底也宽有六七尺。这是一个很好的天然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 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有人常到这里,就利用闲空,在沟壁上修了一些私人专用的防空洞,大小不等,形式不一。这些防空洞不仅表面光洁,有的还用碎石子或碎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对联大都有新意。我至今记得两副,一副是:

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一副是: 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对联的嵌缀者的闲情逸致是很可叫人佩服的。前一副也许是有感而发,后一副却是记实。

 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 常常是折飞到别处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

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上举的前一副对联或许是一种泛泛的感慨,但也是有现实意义的。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跑警报说不上是同生死,共患难,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危险感,和看电影、遛翠湖时不同。这一点危险感使两方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女同学乐于有人伺侯,男同学也正好殷勤照顾,表现一点骑士风度。正如孙悟空在高老庄所说:“一来医得眼好,二来又照顾了郎中,这是凑四合六的买卖”。从这点来说,跑警报是颇为罗曼蒂克的。有恋爱,就有三角,有失恋。跑警报的“对儿”并非总是固定的,有时一方被另一方“甩”了,两人“吹” 了,“对儿”就要重新组合。写(姑且叫做“写”吧)那副对联的,大概就是一位被“甩” 的男同学。不过,也不一定。

警报时间有时很长,长达两三个小时,也很“腻歪”。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轰炸已毕,人们就轻松下来。不一会,“解除警报”响了:汽笛拉长音,大家就起身拍拍尘土,络绎不绝地返回市里。也有时不等解除警报,很多人就往回走:天上起了乌云,要下雨了。一下雨, 日本飞机不会来。在野地里被雨淋湿,可不是事!一有雨,我们有一个同学一定是一马当先往回奔,就是前面所说那位报告预行警报的姓侯的。他奔回新校舍,到各个宿舍搜罗了很多雨伞,放在新校舍的后门外,见有女同学来,就递过一把。他怕这些女同学挨淋。这位侯同学长得五大三粗,却有一副贾宝玉的心肠。大概是上了吴雨僧先生的《红楼梦》的课,受了影响。侯兄送伞,已成定例。警报下雨,一次不落。名闻全校,贵在有恒。——这些伞,等雨住后他还会到南院女生宿舍去敛回来,再归还原主的。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因为身无长物,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没有什么不能看的,因为没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话,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受,文字很俏皮,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是一些很漂亮的 Essay,字也很秀气。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可惜。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

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 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

恐怖中的情致

——读《跑警报》



师力斌

汪曾祺是一位典型的学院派作家,而且是经著

名作家沈从文的创作课“教”出来的作家。汪曾祺 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是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皆通。汪曾祺小时候常看父亲作画,对他日后的创作和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1939 年,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去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这所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学府里,师从沈从文,学习了《各体文习作》《中国小说史》《创作实习》三门课,对文学创作有了浓厚兴趣。沈从文很赏识他的写作才华,曾给他的课堂习作以 120 分的出格成绩。在学习期间,汪曾祺创办了校内刊物《文聚》,开始文学创作生涯。解放前,他的创作并无太大影响,只在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集中,他较早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比如《复仇》中复仇人的心理活动,由蜜到花,到和尚,到白发,到母亲,到小货郎的鼓等等,通篇都是意识的流动,技艺娴熟,毫无生搬硬套之嫌。这篇小说创作于 1944 年,当时没有地方发表,只得由沈从文推荐在郑振铎主办的《文艺复兴》刊载。

解放后,汪曾祺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文艺》和中国文联下属的《民间文学》杂志工作,与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舍有较多交往。1958 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2 年底,调回北京京剧团任编剧。正是在此期间,他的命运有了重大转变。1963 年,根据江青的指示,北京京剧团成

立了创作班子,对沪剧《芦荡火种》进行改编,汪曾祺是四个创作成员之一。在进行彩排时, 江青认为词写得不错,问起词作者,才知道是汪曾祺。词中有一句“人一走,茶就凉”,广为流传,据说周恩来在一次布置工作时还引用了这一句。1964 年夏天,北京举行规模宏大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芦荡火种》演出成功,受到高度评价。毛泽东主席亲自观看了演出,并建议改名为《沙家浜》。由于改编京剧成功,汪曾祺的右派帽子被提前摘掉。但也由于给江青改编京剧,“文革”结束后,他又二次受到审查,真是祸福相倚,起伏不定。这十几年,他完全陷入政治历史之手的摆弄之中。

汪曾祺真正以小说确立其在当代文坛上的位置,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1980 年,他的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 月号发表,立即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了文坛震动。在当时那种政治气氛仍然浓厚的历史条件下,力主发表这篇小 说的主编李清泉表现了相当的勇气。《受戒》标志着这位老一辈作家的复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重操旧业”。此后,汪曾祺老树频发新芽,迎来了创作的第二个春天。他连续发表了

《异秉》《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代表性小说,及相当数量的散文和评论。《受戒》和

《大淖记事》连获 1980 年度和 1981 年度“北京文学奖”,《大淖记事》另获 1981 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些小说大都以高邮的旧时生活为背景,用抒情的笔调,以回忆童年为视角,着意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情美,民间审美立场洋溢其间。在新时期的小说中,汪曾祺以他独特的语言和人物世界,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

汪曾祺作品集的插页中,经常出现一幅老眼上看、白眉皱纹大脑袋的照片,给人慈眉善目之感,迥异于鲁迅冷对千夫的横眉。再看他的作品,更觉像一位老邻居,整天在纸烟的雾中讲述着普通人的故事。其实这只是一面,他还有很个性的一面。据汪曾祺的领导———原北京京剧团副团长萧甲回忆,汪“才气逼人”,“据说解放初时是比较傲的”。他曾经自己说,“在江青面前,他是惟一可以翘着二郎腿、抽烟的人”。他的这种个性也鲜明地体现在文学观念上。比如,他认为小说的语言就是内容。1987 年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中,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取笑那种“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的说法,认为这就像说“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他坚持认为“短”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从来不写长篇,最长的小说一万七千字,最短的如《虐猫》,仅六百字。他对中国作家的评价很独特,只信服 3 个人:鲁迅、沈从文、孙犁。外国作家,他不欣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而“终生膜拜”一个叫阿索林的作家,为此还写过一篇《阿索林是古怪的》,这篇文章本身也很古怪,六百来字,没有作深入分析,只认为阿索林对塞万提斯的看法独特。这让人觉得这是他喜欢阿索林的惟一原因。

可能正是缘于一种独特吧,汪曾祺的作品总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分。《跑警报》便是一篇奇文。最先看到这标题的时候,有点不知所云, 看了后,才知道是关于抗日战争中躲避日机空袭的。正如文中所言,“逃警报”“躲警报” 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惟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

从容,最有风度。往下,就介绍了“跑警报”中西南联大师生的各种轶事奇闻:有用第六感觉先行预告警报的,有利用警报作小食品买卖的,有忙里偷闲谈恋爱的,更有运用逻辑学推理捡到金戒指的!最为叫绝的是不跑警报的两个同学,姓罗的女生,用锅炉房的热水敞开来洗头;姓郑的男生,竟能在隆隆的炸弹声中不动声色地煮他的冰糖莲子!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概,真令人景仰。两副对联的引用更是锦上添花:“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用数学名词的双关效果来描述空袭下的爱情,既浪漫又睿智,而“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以即兴的诗意来调侃轰炸的恐怖,简直是妙笔生花,把汉语和革命英雄主义运用到了极限。《跑警报》简直就成了联大师生与日机游击式的快乐周旋。

但也有一点疑问:为什么汪曾祺的空袭非但不恐怖,反而很有诗意,像在给我们这些和平时代的人做空袭生活的宣传广告?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空袭是相当恐怖的。1940 年 10 月 13 日这一天,“炸弹爆炸的声音比任何一天都刺耳,白泥山被震得一耸一耸,树上的落叶纷纷雨点般落地,突然有人惊叫:‘学校中弹了!’”给校长看办公室的老校工尹师傅被炸死,校长办公室被毁。为了保命,绝大部分人不得不跑。三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校长要跑,“梅贻琦、蒋梦麟都选择跑,张伯苓虽然年迈体胖,能跑的时候也绝不留下”;残腿的华罗庚总跑在最后;费孝通的家在妻子临产时被炸, 他不得不背着妻子四处到农民家中求助。在汪曾祺这里则不同。单从文字上,我们也看不到一点恐怖的影子。比如写郊外马尾松那一段:“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 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 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

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字里行间不像在躲避空袭,反而像在谈恋爱,一种悠然自得、见物生情、世界多美好的感觉。《跑警报》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相似,经过回忆的过滤,把残酷的生活写得温情脉脉,把恐怖搞成了狂欢,与 40 年代众多的“见机而作”的国防文学相比,与那些愤怒的声讨和悲痛的呼喊相比,它充满了轻松愉快和浪漫情致。

对空袭的恐怖有如此诗意的感受和描绘,不能不说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汪曾祺对昆明生活一直有美好的印象,一是在那里经历了青春时光和消闲的生活,比如说,他在当时颇有才气,按他儿子汪朗的说法,“博得了不止一个女同学的好感”;“还有一个女生和他的关系相当密切”,尽管有情人最终没成眷属。同时, 他是当时学生中“泡茶馆”的能手,有《泡茶馆》一文专写此事,说他有一门哲学课的考试卷就是在茶馆里答好再交上去的,还称“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二是在学业上遇到了沈从文这样的知遇者,正是在沈的指引和影响下,汪曾祺踏上了终其一生的文学道路。昆明既可以看作汪曾祺人生道路的一个美好起点,又可以看作他人生理想的一个归宿。据统计,汪曾祺的全部作品中,有关昆明的小说 9 篇、散文 12 篇(包括《跑警报》)。在后来的《翠湖心影》《昆明的雨》等文章中,对昆明早年生活的回忆,美好和舒适的感觉跃然纸上。作为一个普通人,长久地在内心中存留这种美好的人生回忆是自然而然

的。

在性格上,《跑警报》所演绎的那种中国平民

惯有的“不在乎”态度,及它所散发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样符合汪曾祺本人的性格。他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但对生活却始终充满一种乐观主义的平民化生活态度。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民间审美观念的认同,使他从民间吸取了这种“不在乎”的营养,使他能从复杂的时事中解脱出来。正是那些日常琐事和普通人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与灵感。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平凡的人性美,成为汪曾祺作品最突出的特点。《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和陆鸭,《受戒》中的明海和小英子、故里三陈……一个个都活脱脱, 仿佛是身边人物。《跑警报》中的人物同样具有这些角色的影子。

在经历了 2003 年的非典恐慌之后,再来看《跑警报》中的西南联大师生,不能不生敬佩与仰慕。在那硝烟弥漫、大敌当空的时代,中国人能处惊不变,镇定自若,甚至“恐中作乐”,真是羡煞我辈。

讲述战争年代的非常历史,发掘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意,宣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总结中国人“不在乎”的民族心理,无论哪一方面,

《跑警报》都是令人叹服的。

习作

彼岸花香

坚强

307 班邓倩

我以为我很坚强,就算离家也不流泪,只是默默的回忆曾经拥有过的温馨时光;就算离家也不流泪,只是乖乖的打理好自己个人的生活;就算离家也不流泪,只是傻兮兮笑着告诉爸妈一切都好。

我以为我很坚强,就算孤单也不哭泣,只是一个人静静的想着曾经好朋友的微笑;就算孤单也不哭泣,只是一个人轻轻的抚摸着树叶儿,对着他们笑;就算孤单也不哭泣,只是费力的扑着翅膀,咬紧牙齿单飞。

我以为我很坚强,就算失败也不难过,只是看着眼前低分的试卷总结教训与经验;就算失败也不难过,只是更柔和的抚平那受伤的翅膀;就算失败也不难过,即使翅膀折了,也会坦然张开双臂,拥抱蓝天。

我以为我很坚强,就算成功也不骄傲,只是拿着奖状轻轻一笑;就算成功也不骄傲,只是收起成功,继续奋斗;就算成功也不骄傲,只是默默地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背后的坚强。

我一直以为我很坚强,可是,我坚强吗?

离开家的一刹那,我的心似乎不再跳动,我的视线定格在那杂而不乱温馨的小窝,我的耳朵努力去收藏爸妈的唠叨;他们那殷切的期待,将调皮和恶搞马虎冲动的我暂时锁住。终于, 在车开动的那一瞬间,我流泪了,却没有让爸妈发现,后来,在寂静的深夜,我流泪了,那

泪水放肆的流着,想要冲刷走一切离家的委屈和温馨的回忆,而这时,远方的爸妈不知道自认为离家后不会流泪的女儿哭了。

陌生的日子给我带来孤单的生活,孤单的一切又使我觉得陌生。我一个人做着一个人的事, 陌生的笑脸,陌生的介绍,陌生的对话,都不曾给我带来亲切。脑海中不断浮现那曾经一起打闹,一起学习的伙伴,想念他们的关心,想念他们的玩笑,想念与他们的争吵。他们的声音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终于,我的心被打败了,抱着他们的照片,泪水止不住的涌出,来祭奠我们暂时的分离。

眼前低分的试卷像针一样刺进了我暂时颓废的心脏,一道道熟悉的题目,解答却是杂乱无章的拼凑。一个个鲜红的叉,一个个数字前的负号结结实实的印在我的心上,烫伤了我,我的热情,我的渴求,顿时化为乌有。手足无措的我终于难过的倒下了,呆滞的望着灰色的天空, 回想着同学异样的眼光和老师失望的眼神。

领奖台上的我心怦怦的跳,小脸蛋映照着荣誉证书也红了。听到老师宣读出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的那一刻,复杂的心情被激动所替代,脑子里一片空白,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下领奖台后的我始终被那感觉纠缠着,一时竟不知该做什么。以前的努力奋斗精神终于被我冷落了,一直到再一次的失败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指导老师:柴汛汛)

寂寞,不是挣脱的理由

308 班韩雪

雨苍,尽头……

袅袅婷婷而起的白烟中似乎透着远处断线风筝未落,而线的另一头始终不愿意放手的执着。

——题记。

我是黑暗中的光芒,在自己的世界中被点亮。我一直在无尽的天空中穿行,寻找自己的平衡点。悠落的风吹不尽我的淡定,冗杂的枫带不走我的心伤。

在很远的地平线之前,有很多前进的人,他们在无尽的穿越,飞翔,超越。每漫过一个光点之后便会倒下一部分。他们从不会感到悲伤与寂寞,因为前方一直有光芒将心中的黑暗幻灭,再让每个纯蓝绽放梦想的希望之光。别人也许不会懂,因为那种信念是对于梦想始终不愿意放手的执著。

地平线是视线无法跨越的极限,却是心永恒的支点,也是一种寄托。它不是虚妄的单纯, 而是梦想的起点。

多少次我叩问自己去寻找生命中的平衡点有没有意义,我无数次的在思索那无法表达的心语。但最后我才发觉,生命的旅途不是为了所谓的“有无价值”而前行的。在持续的孤单中不会放弃我对生命的执著。

也许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冗杂的语言。当我决定勇敢张开翅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决不回头仰望过去的足迹。我的生命力因为一种坚持而低低绽放,却让人想起了矢车菊的袅袅独

韵。每次都会在孤寂时告诉自己,如果坚强,就没有伤痛。

我在一次次自我的期盼中起飞,飞向孤单的旅程。也许总要学会一个人承受吧。有一些人与事业总是孤单的。可当他们的心灵泛起青色微光的刹那,就预兆着他们不会放弃。不管谁会去怎么想,我们知道只有自己在乎,在一步步的起点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我们既应承受孤独之痛,就应不惧怕寂寞。在梦想路程中,残损的足迹是我们的挣扎。在这之后希望就会被点亮,天空中就会多一个历经涅槃的背影之光。

世界在时间的定格中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心灵的音颤。如果我们被勇敢的力量充实,坚信自己的坚强是对的。在黑暗之夜是,总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要前行,还是要放弃?”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我总想把飞的力量定格为永恒,但最后才发现,执着才是永恒。

对于梦想地平线的执著追求,不在于瞬间幻灭的昙。我忍住每一次冰心的绽放,在每一次如水的黑暗中静静看着熠熠生辉的旅途。星辰闪着微光,把星的点滴光辉洒在我心中,开始变成一种碎片坠落心底。

是的,没有任何事物会使我放弃,即使有是心很痛,拖着疲倦的双翼真的快撑不住的时候|我才发因为没有寂寞,所以挣脱不了执着,依然守护着希望。

我的心是冰,里面有一条鱼。执着不害怕孤单温暖了我,就像那片湖。

后记:

有些时光总认为这些思绪已不属于我了。但这其实一直是我心底的坚持。我在改变那个脆弱的自己是总会听到别人说我不能坚持自己的风格,我认为他们真的错了,我的心底的坚持一直都在,原则如故。毕竟执著不是偏执,我们不能选择让时间去遗忘。

(指导老师:柴汛汛) 信念是灵魂的香味

413 何莉丹

一盏昏黄的台灯下,他,奋笔疾书,原本他是一个优秀的法律系研究生,但他热爱写作不顾父亲的反对,选择了钟爱的作家生涯,几乎就在这一时刻,父亲拒绝给他提供任何费用,偏偏他写的东西又屡遭退回。小伙子每天只有一个面包用来裹腹。可是他却花高价买来了一只粗大的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后来的事实表明,他果然成功了。他就是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

他有一颗高尚的灵魂,高尚的灵魂散发着无穷的香味。这香味是信念,是他那只熠熠生辉的手杖所蕴藏的力量。

人生一路,坎坷荆棘遍地所生,失败与失意穿插在整个生命交响之中;坚韧与毅力在支持着人们,命运仿佛是将人放在碾盘上一圈圈的磨,要磨掉人的耐心,毅力,磨的人们皮开肉绽, 终于有人熬不住了,转身翻下了碾盘,但有人却坚持到了最后,命运给予了他最高的奖赏。他花了十五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

车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十五年了,满头的青丝变白发,但这个与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长者,抱定赤子之心,种下必定成功的信念。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黄伯云, 十五年的风雨磨练,不仅没将他的意志,耐心抹去,反而让他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一定要成功!

岁月磨砺出了他的铮铮铁骨,磨砺出了他岿然不动的品性,更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灵魂。因为信念,他的灵魂散发着骄人的香味。

屈原“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显示了他要追求更高的学问以及精神品性的信念;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同样向世人展示了他要兼济天下的信念;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充分表明了一代大师对成功以及造福人民的决心!

生命由信念而生,生活由信念而美好,可贵的灵魂散发着迷人的香味,飘的很远,很远……

(指导老师:孙瑾) 雕琢心中的天使

501 班杨悦之

人的心中原本没有天使——人一生下来,埋藏在心里的就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带着一丝晶莹与繁华,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一笔“看不见的财富”。慢慢地,我们长大了,那块玉石也变了模样。它被我们的梦想与努力所切磋,被风雨坎坷洗礼——它,已不再是一块玉石; 它,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雕塑家的意义就是将一块块石材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而生命的真谛则在于将那些玉石雕琢成心中的天使。天使,象征着美好、安详——它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力量和心灵上的慰藉。每个人心中的天使各不相同,雕琢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我们都需要执著与勇气。一个人认识不了自己的天命或许可悲,但更可悲的是掌握自己的天命之后却不肯去追逐——好比你知道怎样去追求人生的财富却胆怯懦弱地等待天下掉下馅饼的好事儿。雕琢心中的天使, 需要勇气,即便是荆棘沼泽,也要谨慎地留下塌实的足迹,伴随着斑斑血迹,天使的光环开始发亮,雏形开始形成。雕琢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磨难,磨难有时也会以甜蜜的形式出现,磨难是磨练意识的试金石——只要你够务实,够吃得起苦,能忍受寂寞与孤独。

雕琢的过程往往是一开始充满新鲜感与刺激感,然后或许会在磨砺下变得枯燥乏味。但是,你要记住——越磨砺,越光芒,天使终究会降临,露出她甜美的微笑。你不可以以任何借口来拖延或者放弃对天使的雕琢。每天都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天。拖延,意味着浪费;而放弃,无知的放弃,好比矿工敲碎了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石头后对最后一块藏着绿宝石的石头的不屑一顾,好比雕塑家将快完工的精美艺术品无理由地销毁——这是一种无知,一种痛斥心扉的软弱,也夹杂着几许无奈。但这又该怪谁呢?……

雕琢心中的天使,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更让我们的思想、意志得到升华。雕琢心中的天使,教我们学会感恩,去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教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正

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我们去大胆追求,而不是单纯地安于现状,满足于平庸的生活……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孔子周游列国,漂泊在外,将儒家的经典发挥到极致;姚明不甘落后,奋力拼搏,造就了一名在 NBA 出色的中国中锋;朱敏、徐郁清兢兢业业,不怕吃苦,创造了“斯坦福之家”的神话……天使是可以被雕琢的,只要有信心,只要有毅力。

学会感恩,学会忍受,学会承担,学会执著——你可以和他们一样,雕琢出你心目中最美丽、最闪亮的天使!

指导老师:虞红敏

命中无私

502 班沃鑫磊

人,总是习惯着在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生老病死,以及所谓的爱恨情仇。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活在纷繁之外的墙角,默默无闻,平静地生活,淡淡地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无私地笑对他人!

在阿谀奉承的暴风雨下有他们的光亮,照耀整一个人间。也许,他们的生活少了别人毕生追求的满足感——控制欲泛滥差点淹没了奄奄一息的灵魂,然而他们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为别人的悲伤而悲伤,仿佛他们的一生是建造别人的象牙塔,自己却渐渐消瘦,终了一生……这就是全世界的经典财富。

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付出所以快乐,生命中有了这样一种看似无所谓的逻辑,人便会觉得轻松自如。“宁愿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也不能牺牲秋日的满枝硕果”,一句话彰显无私者的淡定从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境,他们便少了许多烦恼,即使是自私的人对于服务他人也觉得拥抱了快乐幸福。他们,无私者怎能忘怀?并不是有了付出便忘了追求,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去追逐夕阳西下时的红晕,梦想着秋日月光下满枝硕果飘散优雅芬芳,这就是卓越的生活主义者。

物欲横流的世纪年华,多少年未见这样一种背影——纯洁,透明,饱含着人性的光辉。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关怀,渴望塑造每一种善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有力者有爱,让幸福者沉思。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件“别人的事”,那一刻哪怕因此伤了手脚,耽误了“自己的事”,也不必懊恼,担忧,因为又多了一点机会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的确,无私是人性的相互交流,人的生命不能长期孤苦无助,互相扶持着走过一生, 然后在垂暮之年回首,曾几何时有你的呼唤带给他永恒的光明,支撑着他和你一起走到现在。尽管,你们只有一面之缘。

多替别人着想,走出那个该死的自我空间,然后唤起沉寂已久的声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指导老师:郑惠芬

骄傲的心

504 班徐建乐

想了很久,最终依旧是喜欢了这个题目。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那部“BRAVEHEART”里WilliamWallace 那不羁坚毅的眼神,那个所向披靡的身形——记得那是第一次看便深深为之吸引。也许自己总是有些孩子气,也许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这种豪情,只是这豪情又被太多尘埃所覆盖,只在惊醒时微微抽痛。

因此我并不排斥武侠,很多人都说一个女孩子喜欢武侠真是闻所未闻,可我的确喜欢那个世界。其实在心里,我十分羡慕演员,因为他们可以用一生去演绎不同的生命,也许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做的、无法表达的可以在戏里完完全全的展现,去享受另一个自己。正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传奇的世界,才会去默默沉醉于虚幻,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正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豪情,才会去幻想去追寻。走下舞台的人可以神情自若地面对旁人惊疑的目光而浅浅的微笑,“我不过是在演戏罢了”,嘴角扬起一个骄傲而无奈的弧度。

其实我不过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罢了,也相信被驯化的我们心中还残存着野性, 那是一种骄傲。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代人承载了特别多的压力,或许是内心的自许又或许是父母的期望,让我们的心柔软而坚硬,是的,柔软而坚硬。这是一个早熟的年代。记得在一部戏中,一个女子轻轻叹道,“我从十岁开始醒悟时间紧迫,然后我……”忘记她后来说了什么,只觉得一种空洞的悲伤在胸中弥漫,一个十岁的稚童开始冷静而安详地思考着她的未来,不知她是否预见到自己悲哀的童年,我只是为她伤怀,十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生长而不是为未来苦恼。可是我现在轻轻地问自己,难道我,我们不是这样长大的吗?

我们安静地做着乖孩子成长,看着活生生的自己被烧化了到进模具然后拉扯出无数个一模一样的自己,然后麻木地笑,像个安静的孩子。我们明白这是我们该走的路,尽管黑夜里我们那么痛苦地啜泣,醒来我们依然做着自己的本分的事。

其实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我的内心依然有着小兽的倔强。我希望自己纯粹如白纸然后变得更加简单然后可以不看很多不愿面对的丑恶。有时候希望自己可以头脑简单一些,希望自己少想一些事,头脑纷乱思绪烦杂时我会用笔记下来,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释放, 看着笔尖沙沙跃动,内心也不禁欣悦起来。

其实相比于 80 后,我们似乎又更多了一份安静,我们似乎在很多时候都选择默默地承

受,习惯内敛地思考内敛地笑,我们似乎顺从地走下去,踏过 80 后他们奋而反抗的道路, 望着远方的浓雾重重,走下去。我们明白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无论前方是什么,是美妙天堂或是噩梦深渊,它都是正确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走下去。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然丧失了选择的权利,也许我们就像是生物中的植物育种一般,不断地基因重组,蜕变蜕变,然后人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纯合子,我们也正在变成听话的纯合子,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归宿。我们走在路上,就像我现在一样安静地笑。

我站在那里,注视着身边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端详着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他们和

我一样,认真而又迷茫地看着,脚步迟疑而流畅地走着,有时我几乎要惊呼出声,为了那几张与我如此相仿的面容,又为了他们身体里如火一般燃烧的内心。与我截然不同的心,坚定而富有活力的心跳,安静包裹不住的狂放,一种倔强的骄傲。这是我们的本心。记得以前听人说过,他说用三年去换一生是值得的,我说,没错。我可以安静地生活,甘于寂寞然后把自己锁在题海书库中等待。也记得以前有人微笑地对我说,他说一个聪慧而有才情的女孩该是很会调节自己的吧,其实不是的,她心里要承担更多别人感觉不到的苦痛,也许看到的越多,痛,也会越深。然后我就默默地等待,在电磁感应、万有引力、沉淀平衡里痛苦不堪, 然后在心里堆积着渴望与期待。

我说过我希望自己纯粹如白纸,然后去小心翼翼地包裹那颗热烈的心。也许会被灼伤吧, 我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可那颗心脏激发了我人性中最原始的渴求,充满了蛊惑的力量, 让我不顾一切地追求理想。那颗心依旧在兀自燃烧着,带着一股灼热的气息,散发着倔强的

——骄傲。其实我们每个人取出我们的心,前方的路便足够被照亮了。然后我们继续走下去。我知道我们在等待什么,我们的心被再次放入胸口,再次热烈而激昂地跳动,然后做着

乖巧的孩子。可是我明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振翅高飞,因为那是我们的时代。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将不再迷茫,而会踏着坚定的脚步,高举着燃烧的心脏向前奔跑,那是未来, 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推荐老师:骆军英)

事关理想

513 萨尔达

二 00 七年因“快男”而红遍全中国的陈楚生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问花儿为什么哭泣/

是否感到一些不如意/这个城市实在是拥挤/花儿你也别太在意思/也许,就这样挤来挤去。

——题记

我从冰薄水暖的北方来的时候,看见平流层上蓝色的苍穹,云朵漫延如同雪白的大漠那种蓝色,让人心疼,一直疼到人心府去,我望着它,似乎可以触手可及命运吝啬的垂青,然后现在我坐在冰冷的这里写这篇文字,一个字一个吻,吻着我未卜的前途和叵测的命运,我想, 我是虔诚的,因为,事关理想。

是我,在三年前挤开那么多我的战友,来到这拥挤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或许从挤车时情形就能反映出来。宁波是个发达的城市,因此,在这坐车,是注定要遭罪的。无论是你还是别人。

那一辆公交车就是全部的等待。有时想想也可笑,那么大的一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门让人钻进去。所以,拥挤是必然的。如果排队上呢?谁会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等待拱手相让? 谁会把自己付出汗水而等待的结果如此轻易的放弃?三年前的我不也是毫不客气地挤开那么多人跨上了开往内高班的那一辆车吗?有多少人的梦想被无情地拒绝在离他只有一步之遥的那扇门前?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是孩子,与许多人一样在路上颠簸,谁都有梦想,谁都幻想自己是宠儿,幻想着天使的光环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在这条路上啊,也许,就这样挤来挤去, 可门只有一个,你是最强壮的,你就会是那个胜利者,身后便是曾与你一同并肩的人的鲜血。无论上天给了我什么样的躯壳,我上演了十八年的悲欢,一路颠簸,挤开多少人,往后又会被谁挤开,我不曾敢预料,我仅仅是虔诚的走着,隐忍地挤来挤去,因为,事关理想。

我的愿望也许不过是明日能见到温暖而明媚的阳光。即使我们常常陷在从“关怀”和“爱” 的名义强加于身的期待里,即使我们的年华窘困而单调,即使我们的青春岁月不堪重负…… 仅仅因为,事关理想,所以我们继续挤着,走着,年复一年。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推荐老师:刘晓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07 班钟譞

什么是退缩,我从不了解。我只知道抱定理想,执着前行,那怕前路豺狼虎豹,我也毫不畏惧。

我懂得涉深水者得蛟龙得道理,我也明白涉深水者喂蛟龙的危险。但是,假如因为内心恐惧而畏缩胆怯,又怎能缔造人生的辉煌呢?

夕日,赵国名士蔺相如临危受命,前往秦国讲谈“割城易璧”之事,他的内心岂无一丝畏惧。然而,蔺相如深知和氏璧事小而赵国的利益与尊严事大,为了捍为赵国的地位,他只得鼓起勇气与秦王周旋到底。最终,蔺相如凭借勇气不辱使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也赢得千秋功名。

是勇气创造了历史上诸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是勇气成就了伟大的人格;是勇气奠定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果没有勇气,爱迪生怎能从小时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鄙视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日后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为我们打开了电气化的大门?如果没有勇气,鲁迅怎能将生死置之于外,毅然参加杨杏佛的葬礼,并在会上愤然底抨击特务的无耻行径?如果没有勇气,我们或许会失去太多太多值得珍惜的事情。

然而,勇气只是成功的前提,涉入深水的磨炼才是成功的保障。泰戈尔曾说过:“没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怎能获得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冼星海出生贫穷,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幼年的贫困磨练出冼星海吃苦耐劳的品质, 使其在巴黎勤工俭学之时,受益匪浅。冼星海做过饭店的跑堂,做过理发店的帮工,甚至当过佣人,这些种种被人视作下贱的工作获来的是冼星海音乐上杰出的成就。冼星海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救亡歌曲。其中的《黄河大合唱》已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不朽的名作。

逆境创造了成就非凡的冼星海,逆境为人生每一次突破提供了条件。没有逆境的人生是

悲哀的,没有逆境的人生是缺少的是激情、动力、创造。在生物学中,突变是种群进化的原材料,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能让人永不服输,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最终获得累累硕果。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涉水的深浅,我会毫不犹豫地提上利剑,潜入深水,斩获蛟龙。(纪勇推荐)

阅读空间

对《红楼梦》中宝钗的解读

403 班郭婷婷

初读《红楼梦》,那时还小,被一群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始终提不起多大的兴致。后来,才被曹雪芹精到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还是钟情于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尽情绽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宝钗,醉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地压抑自己,“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冷香丸”让宝钗赢了世界,但也输了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赞宝钗,她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不会像黛玉毫无防备的说些俏皮话打趣人。一回诗社螃蟹宴,让湘云死心塌地地喜爱这个宝姐姐;金钏儿死后的那一番宽心话和几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运回来的土特产也是人情分子,连赵姨娘都一口一个“宝姑娘好”逢人便说。贾府上下被她笼络了个遍,更不必提宝玉。一有空儿便会仕途经济地劝导他;贾妃赐的红麝串,宝玉瞧都没瞧一眼,她早已“羞笼”;宝玉午睡的空儿,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摇扇绣鸳鸯,谁曾想宝玉睡梦中一语惊人,凉了她的心。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贤妻良母”的作为,宝玉已对她有些许厌烦。

还有一人更不为宝钗所笼络,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贾母。时间已经慢慢将她的聪明沉淀成智慧。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领众人逛园子,来到衡芜苑,“雪洞一般”,宝钗定会暗自得意:看我多简朴,一色器物全无。不过这也太过了一点,贾母不高兴了。贾母素来很有品位,极具诗意。知道“软烟罗”,听戏要隔着水声,凸碧堂赏月只需吹笛的远远吹来,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装饰考究了。就像刘心武先生说的那样,贾母见了这雪洞,心中必定会想: 你一年轻姑娘就这样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合着该住马棚了?相比之下,潇湘馆的清幽雅致更让她倾心。月洞窗上笼着薄纱,上面挂着回念诗的鹦鹉,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内还有大雁居住,书香,木香,云雾缭绕,好一种令人向往的诗意生活!连贾政元妃也赞“所有的居所唯潇湘馆最佳”!

有一个场景令我难忘。宝玉在怡红院养棒伤,围了一屋子的人。宝玉有心,引着贾母夸黛玉,贾母却夸起了宝钗!这贾母着实聪明,她这样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无疑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贤德妃,你宝钗进京就是为了待选宫女,到现在没个影儿,谁不知是落选了。撇开不谈但是社会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夸得人心里脸上都过不去。啧啧,连凤姐也自叹弗如啊!这是在是似夸实贬啊。

纵观全书,宝钗的一生,落得个“贤德”美名。她有人缘儿,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乐, 其实不然。黛玉一生虽短,却如一枝怒放的芙蓉,尽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爱情。她的陨落, 不应该是高鹗所写的“焚稿断痴情”,应如刘心武先生所写的,沉湖而去,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诗意。宝钗的一生苦极累极,无论如何却也抓不住宝玉的爱情。宝黛二人,前世情意浓浓,今世以泪相还,他们是天上的仙姝神明,而宝钗却是凡夫俗子,她赢了婚姻,却也输了爱情。其可悲应是金陵十二钗之首!

查过字典,知道“黛”为古代女子画眉之物,可见是透着柔美的东西;而“钗”为古代女子别发之物,雍容华贵,由两股簪子合成。可是,即使有两股簪子,钗终究只有一支。我想梦阮先生一定也要借此传达给我们一种宝钗的不幸吧。

宝钗,那位温文尔雅的女子,百年之后,你是否看清了这一切呢?

(推荐老师:夏方旦)

没有明天的明天

相关热词搜索:烟草 烟草 行业管理 守望 {烟草行业管理}守望明月一蓑烟草任江平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