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历史上淮阴盐务

发布时间:2021-05-12 08:47:46 来源: 法律文本 点击:

历史上淮阴的盐务

  “盐”是人生活之必须品,也是渔、牧用盐及制碱,盐酸、芒硝、玻璃、陶器、纸张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盐税”的收入,还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财政来源的主要渠道。犹为战时,为“惟一重大收入”。“明初用兵,饷不造匮,虽由屯卫合府兵法,亦有赖于‘  开中法’(注1),以济之。”清初国基普定,军饷繁多仰赖盐利,乾隆起,开报效之例,故每遇皇家大典、大的军需、大的工程,淮盐商便大规模捐输动即数百万两。此外,自雍正十一年至嘉庆九年止,计达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两,每年年税余万两,加上岸税,附加税费则在四万两以上(注2),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始,民国党为了筹备军饷,以资内战,每斤盐征税率达六元,旋即又为每斤七十元,实为“战时唯一之重大收入”,(注3)由此可管窥盐在民生国计上的地位之重要。

   由于淮阴地区位于苏北中部的淮河下游介于黄河、长江之间,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其河流纵横。湖面广阔。是  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素有“五水之交,七省咽喉,京师门户”之称,明清时期又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是苏北平原的心脏,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的海盐生产,就是以此为枢纽,运销至全国大部份省和地区。我国的盐务历史悠久,但大都与历史上的淮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足可以用“举足轻重”予以概括。

   据《夏禹?本记》记载,淮阴在夏朝,即有“陆则资车,水则资舟之便”,从吴王夫差下令征调大批军队民工“筑邗沟以通江淮,开通了由江都到淮安北未口为止的邗沟,使长江和淮水相沟通,并北上和济水相沟通。”(旧唐书卷六十七《李勋传》,即自山东泗水县历曲阜、滋阳、济宁、邹县、鱼台、滕县、沛县、徐州、邳州、宿迁、桃源至清河县入淮(当时清河县属淮南道),而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当时的水中行驶船只,两岸民力牵挽,进行水陆运输。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开通了山阳渎(江淮间运河),(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第223页)。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国内的短期和平环境,促进了淮河流域的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又有利于淮阴地区运输业的发展,隋炀帝即位后,出于搜刮和掠奇江南、淮南财物和运输漕粮,并满足其游幸扬州的需要,即位的头一年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即命皇甫议发河南、淮北一百余 万民工开通济渠(河、淮运河、北起洛阳、南至盱眙对岸),并发淮南十余万民工动用种类繁多的陆运工具挖邗沟。广济渠、邗沟都经过现在的淮阴地区,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12月)隋运河全部完成,(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225页),这条运河是流经淮阴境内的我国第一条大运河。这对淮阴地区经济发展、商业的繁荣和道路开拓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是唐宝应年间“于淮北,设置盐场,广牢盆以招商贾”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为淮北建场设官招商承运之开始。其间开始,治楚州于山阳,属淮南道,两淮由于南北漕运的兴起和发展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商业都会,是淮北盐业运销上的重要集散地。宋天圣中:通楚州各设七场。泰州设八场、海州设二场、涟水军设一场。其场名不可考。元增至二十九场,其中有庙湾,莞渎、板浦、临洪、徐渎等场,明增淮北同元。清康熙十七年,以徐渎并板浦,雍正五年以临洪并兴庄为临兴场。乾隆六年,设中正场,以莞渎并入。民国元年增设济南场。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涛雒场归两淮管辖,与临兴场合并。济南(涟水、灌云)、板浦中正(灌云)、涛青(东海、干余、日照)平均年产九百万担,占全国总产的18%。清朝中后期盐产以淮南为盛,之后海势东迁,又有济南场(注4)之开辟,“两淮”产盐重心遂移于淮北(据《两淮盐务与钱庄》)淮北共分三场,(1)板浦场产上中下色每份滩平均约产三千六百七十担,全场共有池滩六百九十八份。(2)临兴场:分普通白色和低次白色平均每份滩年产一千五百四十八担,全场共有池滩二百五十九份。(3)中正场:分上中二色每份滩约产二千七百六十担,全场有二百五十九份池滩,另外济南场(根据49年4月23日中共两淮盐务

相关热词搜索:盐务 淮阴 经济学 历史上 经济学:历史上淮阴盐务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