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6-09 08:49:52 来源: 法律文本 点击: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第1篇: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张总让我对《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有机农业的问题做深入调查,现我将调查内容汇报如下: 目前可供我们公司参考的几种农业模式: ? 无公害种植模式 ? 绿色种植模式 ? 有机种植模式 ? 普通大棚种植模式 ? 有机日光温室种植模式 ? 无土栽培模式 ? 花草种植模式 几种农业模式的比较:(表格) 第二篇: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16万亩,海岸线11.8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单一。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高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畜牧、水产、特色种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盐碱地上开启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破冰之旅。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枣、东水产、畜牧林业覆盖全镇”的产业格局。但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5%,高效生态种植作物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0%。民风淳朴、干劲十足的人民经历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传统农业阶段,初步进入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阶段。在农业发展中重视生态、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资源广阔,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可生产效益仍然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民大幅增收,在黄三角开发建设中勇立潮头,必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找准定位,把好方向。镇按照“点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到寿光、沂南、苍山、肥城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1200人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14期,在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面前,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发生逐步转变。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管理者头脑中去。生产管理者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指挥员、组织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了76名能组织、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造就了1000余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本领,促使现代农业技术向生产第一线集结,解决在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让生态高效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积极利用气候适中,土地资源广阔,病虫害少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管理关。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经营运作中去,按照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营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提升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近年来创立的田丰西瓜、黄河口冬枣、老家果蔬、雪绒花奶业、赛夷海产品等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双赢”。

  培育高竞争力的农业合作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组织化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农业。目前,该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涉及特色种植、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类领域,带动农户15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

  记者来到李沧村菠菜大棚,采访了大棚种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联系寿光那边统一给俺们配了种,还办了培训班教俺们怎么种大棚,等收获的时候再一起来收,俺们这全是订单种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种了两个棚,估计一亩菠菜能产多公斤,一个棚就能挣1万多呢”。

  当记者问到现在种大棚的感受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今年60多了都没在家歇着,种大棚心里可有劲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种三季,柿子、老黄瓜、菠菜效益都不错,种大棚比种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气,每天过来看看就行。俺们村最多的能种10个棚,人手用不过来,都雇人了,合作社给俺们带来了实惠,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镇建立了初步的市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针对部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与市场、企业连接不紧密,缺乏资金、技术支撑等问题。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帮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帮助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盈余分配制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化经营,提高合作社产品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将农民专业 第三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 、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14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 ,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党武乡摆贡村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党武乡摆贡村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摆贡村,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党武乡的西南部,距党武乡镇府只有三公里,距花溪中心区只有九公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适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境内交通便利,有磊花、党冒、党翁、大洋公路经过,连通210、312国道,光缆通讯网络已全面开通使用,并有移动通讯站六座,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四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储水4760万立方的松柏山水库,水质优良、无污染。党武辣椒、紫皮大蒜享誉省内外。

  201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77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60元,增长6%。

  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松柏山水库优良水质的哺育,形成了党武辣椒独特的品质,它以肉质肥厚、色泽红亮、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佐餐佳品享誉国内外,年产量在300万斤以上,精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武乡因而被誉为“贵州辣椒之乡”。

  摆贡村共 有78户居民,除了一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余均为汉族。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初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户居民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愿景。现有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居民有五户,只占全村人口的十六分之一,且这五户是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农户,并加入了花溪旅游协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养殖、蔬菜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主要是在近边的城镇)。蔬菜种植以豇豆、黄瓜、辣椒、油菜为主,其中豇豆、黄瓜、辣椒于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制定了保底价以确保农民利益,油菜种植(有6名打农药的专职人员)主要是为了举办油菜花观光旅游节。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

  从前的摆贡,农民基本满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石板镶嵌建成,寨子里全是烂泥路,用当地老乡的话说是,你去乡里赶集,别人一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摆贡村的。2014年3月,摆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过5个月的改造后,摆贡已成为危房改造的示范点,改造危房为统一的灰白墙石板民居、美化庭院、修荷花池鱼塘、种植四季蔬菜瓜果、发展农家乐、修缮文化小广场等。

  2014年8月22日,气候组织发起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电影明星,“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来到摆贡参观并启动了贵州首个“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生态低碳经济发展,摆贡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又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摆贡村特设了发展理事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寨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红白喜事宴请制度等等。村里建有图书屋及多媒体室,以便居民增长丰富文化知识,了解最新农业产业信息。

  政府对当地农户开展有舞龙及厨师培训(参加培训者均有十元补贴),此外 政府对于种植有种子及肥料补贴,对于劳动力素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对于庭院绿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均有相应补贴。

  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什么公厕、垃圾箱几乎是看不到的,可供游览的人造特色景点也很少。当地的农家乐可提供的就仅仅只是打牌、打麻将、吃饭。菜色单一,味道平凡,没有特色的当地小吃,甚至有些是从外面买来的。还有服务人员态度不够诚恳热情,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为游客,来到摆贡,你会觉得很盲目,不知道有什么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似乎就是去当地的农家乐打牌、吃饭,觉得很单调,不但钱浪费,还浪费时间。游客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可以用来和当地的乡土气息相互动的媒介。大部分农家乐好像自己在过初一一样,没有一丝新意,甚至还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农家乐。我们应该发展自己特有的农家乐,把民族风情和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要有创新,要有吸引游客的地方。

  借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布莱尔、李连杰等的到访以及媒体的宣传。摆贡出名了,成了示范村。或是好奇为探个究竟,或是为取经慕名而来。便有了眼下的旅游形式虚假繁荣。村民说:“你们又是来参观采访的吗?”农家乐的位置预定出现了困难。在这种红火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问一下,这样的景象会持续多久,或是还会继续上扬吗? 以目前的旅游现状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仅没有良好的住宿设施,连最起码的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自己家里的小炒,没有什么特色的;还有他们的漠然给旅客的印象---你们走吧,不要打扰我们。另外,其规划也不好,走来走去就是一条路,从这到这,没有要让游客留下的半点意味,还有周围的绿化带弄得也不好,就是一点平平常常的树,花草之类的都是“原生态”的,给人就是陈旧、脏乱的感觉,巴不得早点离开这。试问:这样的环境你还想再来吗?第2篇: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张总让我对《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有机农业的问题做深入调查,现我将调查内容汇报如下: 目前可供我们公司参考的几种农业模式: ? 无公害种植模式 ? 绿色种植模式 ? 有机种植模式 ? 普通大棚种植模式 ? 有机日光温室种植模式 ? 无土栽培模式 ? 花草种植模式 几种农业模式的比较:(表格)第3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三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 四是打造农业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品牌。要用大开发大开放的思维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对旧有的农业进行改造,实现生产加工次销售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打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努力把钜桥镇农业打造成为我市生态休闲观光的“都市后花园”。第4篇: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推荐)农业生态养殖调研报告 在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把生态养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深化改革三轮驱动,使生态养殖成为撬动大农业循环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创新是推动实现生态养殖的“源动力”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到60%,粪污直排现象比较突出,环境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由于饲料浪费严重,我国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和国外有较大差距,如美国生猪养殖成本较中国低40%-50%左右。此外,仅2013年一年,我国就有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养殖。我国每生产1公斤肉的饲用抗生素量是美国的4倍、丹麦的22倍。

  而实践表明,通过加大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力度,完全可以破解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资源浪费等难题。如研发源头减排的猪舍,集成节能保温墙体、半漏缝地板、自动粪尿分离、节水饮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高位发酵床、微生物除臭等技术,可实现源头减排80%以上;研发高效生态饲料、绿色兽药、抗生素替代、微量元素减排、微生物除臭等先进技术,可从源头上破解饲料浪费、兽药抗生素残留、重金属超标、臭气超标等难题。比如通过应用中草药兽药,在提高畜禽抗病能力的同时,还可改善其肉质和毛色。使用秸秆膨化发酵饲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又降低了养殖成本;研发微生物净水剂、微生物滤床等技术,养殖废水每吨处理成本可从8元下降到2至3元;研发蝇蛆及黑水虻产业化集成技术,每吨鸡粪可以产出200至300公斤的蝇蛆,新增效益达2400至3600元。技术创新是推动生态养殖的“源动力”。

  市场培育是加快实现生态养殖的“助推器” 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加强市场培育,打通生态养殖市场上下游产业链。

  从上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信任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等难题。要让好技术、好产品真正走进成千上万的养殖户,打通生态养殖技术产品推广“最后一公里”。建议政府以采购服务等模式大力扶持第三方开展生态养殖集成技术推广,开展生态养殖技术产品征集遴选和评价,筛选一批成熟、适用、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全面推广。如依托县乡镇级的畜牧技术服务机构或饲料兽药经销网点,打造生态养殖技术产品集成“超市”,让技术单位和专家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养殖户的各种实际需求,为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生态养殖转型升级改造方案。

  从下游市场产业链来看,应重点解决粪便资源化、绿色有机产品销售等难题。粪便资源化方面,可借鉴荷兰模式,以县或市为单位建立粪肥交易系统,让种植大户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找到需要的粪肥;让养殖大户产出的粪肥不仅能被消化,还能产生经济价值。同时加大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强绿色有机品牌培育,增加生态养殖种植产品附加值,让养殖户或农户因开展生态养殖种植所产生的额外付出(如使用生态饲料和中草药兽药的无抗养殖高品质肉每斤成本增加2至3元)得到市场价格弥补。

  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行生态养殖的“护航舰”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仅中央部门到省的涉农资金就有约100个专项,多头管理、撒胡椒面、跑冒滴漏,弊端很多”。生态养殖同样面临体制机制难题:一方面,“九龙治猪”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职责分散、资金分散、缺乏成效监督,全国每年投入相关资金近千亿元,收效却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未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管理体系,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对生态养殖、种养平衡等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使用有机肥没有系统补贴。因此我们建议—— 在省政府层面成立生态养殖推进小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养殖行业财政支持,重点支持建设符合食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标准的生态养殖示范场。建议由第三方机构结合我省已出台的生态养殖地方标准,对养殖场进行评价,其结果作为生态养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编制养殖场源头减排技术标准。在不增加预算成本前提下,所有新建养殖场应强制性采用源头减排技术,以强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支持家庭农场、林果基地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开发利用周边农地、林地资源,配套发展种植生产。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大幅降低饲料业添加剂添加标准,抽检超标的予以顶格惩处。

  开展种养结合产业重大政策管理创新。学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实施畜禽生产权、粪肥生产权、粪肥运输规则、畜禽粪便利用要求、农业用地氮磷施用标准系统、国家养分施用标准等细化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省情,开展改革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让养殖户能流转大量土地开展种养平衡,实现每个猪场都有一定土地进行配套消化粪肥;制定养殖业载畜量标准和粪便还田限量标准,避免过量施肥风险和食品安全隐患;加大有机肥施用补贴和政策引导力度,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

  县一级政府集中推进种养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应整合各种行政资源,以实际行动带头、带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计划,在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植树造林、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工程、园林绿化、生态养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公路绿化等领域优先采购粪肥。应出台实施政府、研究机构、学者、养殖户等广泛参与的种养结合产业发展决策机制,充分反映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合理诉求,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

  当前,我省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门研究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中央深改组批准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一系列支持生态养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近年来,湖南在生态养殖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研发应用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养殖地方标准,还获批成立了南方地区唯一的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今年6月,我省双峰、溆浦、道县、耒阳、平江、醴陵、湘乡和桃江进入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1个重点县”名单,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充分肯定了湖南在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希望我省为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作出表率。建议省政府从上述8个国家级试点县抓起,集中各种政策、智库资源支持改革创新,跟进并公开试点成效,在生态养殖领域交出更为漂亮的“湖南答卷”。第5篇:新版生态农业调研报告x最新整理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范文(一) 河南丰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信息安全调研报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国办函〔20**〕102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对信息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检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调研工作组织开展情况1、8月7日成立了信息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副总裁张轩宏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冯涛、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高玉磊任副组长,信息化办公室李普阳、鲁宁、马茜、陈超为组员,负责对全公司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面排查并填记有关报表、建档留存。

  2、信息安全检查小组对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确认,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梳理、分析、整改,提高了对全站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掌控。

  二、信息安全工作情况8月13日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小组对金蝶k3系统的情况进行逐项排查。

  1、系统安全基本情况调研金蝶k3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公司主要业务影响较高。

  目前拥有DELL服务器5台、TP-LINK路器1台、FEIXUN路器5台、FAST交换机10台,系统均采用windows操作1系统,灾备情况为系统级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防火墙采用Amaranten管控防火墙。

  2、安全管理调研情况人员管理方面,指定专职信息安全员,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职工作机构。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xx审批表》。

  资产管理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

  存储介质管理方面,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建立了《存储介质管理记录表》。

  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建立了《客服系统维护标准》《运、行维护操作记录表》,完善了《日常运行维护制度》。

  3、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情况制定了《河南丰太信息安全培训计划》, 上半年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培训2次,接受信息安全培训人数2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7%,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1人次。

  4、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我公司制定了本年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业务计算机经常备份数据,本年度没有发生信息安全事故。2三、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1、安全意识不够,需要继续加强对公司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规章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未能覆盖到信息系统安全的所有方面。

  3、设备维护、更新还不够及时。

  四、改进措施与整改根据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公司实际,将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加强公司职工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信息安全防范和保密意识。

 2、要创新完善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公秩序,提高信息工作安全性。

  3、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维护、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时维护设备、更新软件,以做好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工作。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范文(二) xx镇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调研报告为切实做好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参照鲁农发〔20**〕2号文件规定,我镇对上报的3个生态文明村进行了调研。现将我镇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xx镇地处新泰市中部、柴汶河畔,地域面积3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万人。

 ,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村镇建设新型镇、卫生镇、最具发展潜力镇、环境优美镇、省级文明镇,泰安市经济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社会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1、农业产业化。南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林果业,。

  新发展核桃3500亩,南岭千亩核桃园栽植优质核桃品种6万棵,被省林业局命名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中部培植壮大畜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宝公司、金泉牧业投资规模均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大宝公司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实现了新泰“零”的突破。北部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4000万元的柴汶河生态治理工程协庄段顺利完工,新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6个,辐射带动同边群众2600余户,新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2家,“贵润”“金牛”牌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2、土地流转。搭建一个平台,疏通一个渠道,确保了农村稳定。通过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具体的流转项目有:雨山核桃合作社流入山地320亩、龙泉村以竞标拍卖的形式流转山地260亩。

  3、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新泰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和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制定出台了《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对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实施两大工程、发展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农业龙头企业、水利设施配套扩建两大工程,畜牧养殖、林果栽植、蔬菜种植三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南岭、雷明、安家庄、龙泉等村新发展核桃面积1200亩,以龙泉、南岭、李家庄、横山四个村为重点新发展地膜土豆种

相关热词搜索: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