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与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汇编

发布时间:2021-07-28 08:54:13 来源: 工作总结 点击:

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与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汇

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三农”

工作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 2 个农业园区和 12 个现代农业

基地,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壮

大了“粮、果、蔬、花”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

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XX年,我县农业总产值 106.4 亿元,同比增长

6.3%;农民人均纯收入 8879 元,同比增长 12.8%;粮食总产量 79.36

万吨,实现十连增,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连续十年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六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荣誉称号;被省政府评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文宫枇杷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近年来,我

县粮食生产面积保持在 243 万亩左右,其中,大春 159 万亩、小春 84

万亩。二是示范基地带动。扎实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已实现旱地“千公斤粮五千元”和稻田“千斤粮万元钱”,

全年比大面积亩增产 390 公斤以上,增效 900 元以上。三是推进高产

创建。我县属省级高产创建整县建制推进县,近 3 年每年推进小麦、

水稻、玉米、大豆等 25 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四是落实惠农政

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

惠农政策。

 XX年,全县小春粮食测产达 18.33 万吨,同比增长 4.3%。

第1 页共9 页

(二)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已建成现代粮食产业、龙桥蔬菜、兆嘉

蔬菜、文宫镇枇杷、古佛乡枇杷、高家水果、鳌陵乡枇杷、黑龙滩镇

柑桔(眉州红脐)、中农清见、新店清见、河口不知火、曹家梨子等

个万亩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其中珠嘉、龙桥、文宫、古佛、鳌陵、黑龙滩等 6 个示范基地已经省政府认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效益明显,水果万亩示范基地面积已达 15 万亩以上,年产量 30 万吨以上,产值 15 亿元以上,亩均纯收入 3000-6000 元;蔬菜基地建成 2 万亩以上,年产量 10 万吨以上,产值 2 亿元以上,亩均纯收入 3000

元。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据统计,到 XX年底,全县水果面积 65 万亩,年总产量 48 万吨、总产值 20 亿元;蔬菜面积达到 34 万亩,年总产量 76.5 万吨、总产值

11.48 亿元;全县粮经比 65:35 。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XX年以来,我县共实施省

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财政现代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

设、农机示范县建设、 XX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 XX年“五

小水利”工程、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完成投资 12795.6 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 7007.2 万元,市、县投资 1993.0 万元,群众自筹 3795.4 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 6.6 万亩,田型调整

1.6 万亩、灌排渠系 258.8 公里、蓄水池 1134 口、山坪塘 327 口、提灌站 11 座、田间生产便道 62.1 公里、机耕道 15.6 公里。

第2 页共9 页

(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全

县承包耕地面积 119.2 万亩,承包农户 40.96 万户。截止目前,土地

流转面积 32.1 万亩,其中规模流转 17.57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22%,涉及农户 9 万户。目前我县正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和发展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截止目前,全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496 个、家庭农场 35 个,

成员总数达 47383 户,带动农户 64850 户。其中:专业合作社中农业(种植业) 215 个、畜牧业 158 个、渔业 56 个、服务业 38 个、林业 25 个、其他 4 个;家庭农场中种植业 11 个、养殖业 6 个、种养结合的 18 个。部级示范社 1 个,省级示范社 7 个、市级示范社 7 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专业合作社 40 个,其中通过地标认证的 2 个、农

产品质量认证 38 个(无公害认证 21 个、绿色食品认证 13 个、有机认

证 4个)。

(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争取基层农技推

广体系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项目资金 1800 万元,完成全县 60 个乡镇

农技站建设,配备配齐相关仪器设备。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全

县现有在编农技人员 528 人,其中乡镇 401 人、县级 127 人,取得岗位证书 322 人,高级农艺师 33 人占 6.25%、农艺师 190 人占 35.9%、助理农艺师 281 人占 53.2%、技术人员 24 人占 4.5%。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强校县合作,加强与专家的合作,加大农业技术培训、推

广力度,实行“技术到户,指导到田”,重点推广“四新”(新技

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制)“六良”(良种、良法、良机、良

壤、良灌、良制)。

第3 页共9 页

(六)加强农业执法监管。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广泛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农资执法监管。深入开展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经营场所,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和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今

年以来,共出动执法监管人员 636 人次、执法车辆 153 台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 4 家、市场 91 个、经营企业 833 个,取缔无证经营摊点 3 个,抽检产品 21 个,查处违规经营行为 11 起。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等 16 个乡镇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 12.3 万亩)。全县 56 个乡镇 110 万亩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52 个,其中无公害 28 个、绿色食品 17 个、有机食

品 5 个、地标 2 个,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 80 万亩,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 9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主要优势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基本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

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每年抽检农产品 1200 个以上,合格率保持在 98.5%以上。截止目前,全县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县幅员面积广,加之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主动性、积极性下降,不愿投资新建设施,对原有设施管护维护也不到位,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滞后。

第4 页共9 页

(二)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为老弱病残,部分地方土地撂荒较多,同时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制等接收能力较弱,影响和滞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培育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难。由于我县属典型丘陵大县,多数地方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田块多、单块面积普遍较小,加之受承包经营期限和群众法制意识影响,流转业主投入积极性相应受到响,致使土地成片规模流转难。同时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且受自然气候、病虫害、技术、市场影响较大,从事粮食生产的较少。

(四)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受编制限制及行业的影

响,目前全县农技推广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平均年龄在 45 岁以上,年青的、高学历人才较少。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存在在

编不在岗、混岗使用、一岗多用、另做它用,同时多数人基本上未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完善基础、技术支撑、政策扶持”的思路,继续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大技术推广和基础配套、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

万吨左右,巩固全省第一产粮大县地位。二是扎实抓好优势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基地示范,协会带动,群众自愿”的思路,巩固扩大 12 个万亩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

第5 页共9 页

营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优质“粮、果、蔬、花”等优势产业。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四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农户委托预转、村社代办流转、乡镇审核把关、部门审查备案试点,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模式,积极推行育、种、管、收一体化社会服务模式,有效扼制和减少耕地撂荒问题。五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校县合作、校企合作和与专家的合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注重年青化、知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技术力量支撑。六是加强执法宣传监管。加大《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扩大知晓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常态化保持高压执法监管态势,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二)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粮食规模种植大户扶持力度,在涉农项目中配套支持改善整理设施,同时县级配套出台补助政策。二是强化乡镇对规模土地流转审查把关责任,严防改变土地用途,严防造成社会稳定问题。三是加大年青、高学历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员、技术支撑。

第6 页共9 页

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南部,国土面积 158 平方公里,辖 8 个村 2998 户

11655 人。截止目前,全镇产业总体规模 9.5 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

1.54 万亩,刺葡萄 1300 亩,毛竹 6.7 万亩,苗木 5220 亩,茶叶 2320 亩,蔬菜 800 亩,草莓、火龙果等其他产业 2900 亩,实现户均 31 亩,人均“半亩苗、两亩果、五亩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9000 元。

二、主要做法

(一)保住一大核心产业。 XX年底,全镇脐橙种植面积 2.2 万亩

123 万株,果农 2130 户,占全镇户数的 71%,基本上户户有果园,家

家有脐橙,是全镇群众致富的核心产业。受柑橘黄龙病影响, XX年全

镇砍除黄龙病树 13.3 万株, XX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25.3 万株, XX年

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18.7 万株, XX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 11.2 万株,累

计 4 年砍除病树 68.5 万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园清理率达到

100%。主要做到“四个强化”即一是强化干部包干。全体镇、村干部

每人包干 20 户以上果农,要求熟悉包干果园位置、面积、株数,并负

责提供政策宣传、病树普查、砍树包扎、指导转产“一条龙”服务。

二是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全镇成立 8 个黄龙病防控理事会,每年召开 1

次果农大会和春夏 2 次专家授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控措施、统

一防杀时间,充分调动群众联防联控联治积极性。三是强化宣传发

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发防控知识手册、致果农的一封信、防控

知识广播等多种方式,使黄龙病危害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四是强化

第7 页共9 页

技术升级。建成 8 个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 4 个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过组织果业专家、产业大户现场培训,引导果农科学合理打药,改进生态栽培技术,规范彻底清理病树,及时补种脱毒苗木。

(二)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以合作社 +基地建设为载体,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建成 6 个共 6720 亩龙头合作社, 10 个共 4100 亩产业基地,形成脐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叶、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建成石底河、义安、稳下 3 大刺葡萄基

地,带动 400 余户农户种植刺葡萄。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入全

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为主业的龙头企业——新余市菜艺现代农业科技

公司,在义安里投资 3300 万建设 300 亩无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

发展毛竹产业。在长河坝村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积

5200 亩,由全村农户参股经营、管理,长兴竹产业合作社获得“国家

示范农民合作社”荣誉。

(三)突出三类模式创新。通过机制模式的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一是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建

设,按照“合作社 +基地 +企业 +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农户除了可获土地租金外,还可以资金、技术入股,每年获得利益分红,并安排在基地务工,获得多种收入。二是提供土地流转一揽子解

决方案。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流转土地 3000 余亩,将土地全部平整到位后,再引进企业、合作社进驻,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促进规

模化产业开发。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 +农业”。投资 15 万元建成镇电商服务中心,开设电商服务站 6 个,与 80 户种植户、 5 个合作社签订代购代销协议,销售土特农产品 2.7 万余斤 , 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第8 页共9 页

三、主要成效

(一)群众收入稳步增加。通过高压防控柑橘黄龙病,巩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转型新型产业,全镇产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受脐橙收购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农民收入基本做到“减产不减收”,加上新开发产业逐渐产生效益,农民群众收入总体实现增长,各产业基地主动对接贫困户,直接带动 88 户 300 余人脱贫致富。

(二)农业结构继续调优。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基地,进一步带动群众改善品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提

升技术水平,开发鹰嘴桃、火龙果、蓝莓、草莓、食用菌、杨梅等 10 余种新型种植业和石蛙、蜜蜂、山羊等特种养殖业,同时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石底河村“紫金珠”葡萄酒注册品牌并上市销售。

(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加快融入二、三产业“接二连三”,打造茶文化公园、四季果园、刺葡萄采摘园等多个旅游项目,开办温泉农村等 6 家农家乐,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第9 页共9 页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农业 攻坚战 现代农业 工作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报告与现代农业攻坚战工作汇报汇编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