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映同志与他的《大学笔记》]李铁眏有几个儿女

发布时间:2019-03-31 02:37:14 来源: 教育文本 点击:

  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举行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大学笔记》捐赠仪式暨学风座谈会”。会上,李铁映同志将自己保留半个多世纪共4000多页的《大学笔记》手稿捐赠中央档案馆。李铁映同志的捐赠,进一步丰富了中央档案馆馆藏。李铁映同志同时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大学笔记》16卷珍藏版图书捐赠国内高校。
  为了建设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曾派大批满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忱和远大理想的爱国青年奔赴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50年前,即1955年,李铁映同志和30多位中国年轻学生,一个捷文字母都不认识,肩负着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满怀报国热忱,万里赴捷(捷克斯洛伐克),在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学数理学院,开始了6年的留学生活。在异国他乡,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李铁映同志在留学期间阅读了众多的书籍,记录了大量的笔记,但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文革”的浩劫,他所喜欢的哲学、捷文文法精选、化学、经济学和机械类等课程的笔记未能保存下来。因而,这仅存的4000多页数学和物理笔记更显弥足珍贵。由于不认识捷文,这些笔记主要以俄文记述,间或有中文注释,多以钢笔书写,也有部分铅笔记录,重点提示以红铅笔勾画。这些笔记大多数是随堂所记,少数是自学读书时的笔记。
  李铁映同志捐赠的《大学笔记》手稿,是我国赴捷克留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记录,从一个侧面真实再现了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国留学生学习的情况,展现了李铁映同志那一代满怀报国热忱的青年的优良学风。同时,也映射出中捷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批手稿档案对于我们了解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派遣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中捷关系、捷克的大学教育、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当代青年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笔记》手稿篇篇字迹工整,记录翔实,字里行间让人体味到的是李铁映同志那一代人严谨的学风、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执著、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承诺,从中可以看出李铁映同志当年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铁映同志等一代年轻学子是如何怀着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肩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严谨的学风,在海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反映了那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与情操。
  学成归国后,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学习经历、成长经历是我们了解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一面镜子。但是,记录这段历史的书籍并不多,有关当事人撰写的资料尤为稀少。为了纪念留学生活,同时也为了对青年学生及研究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风教育,李铁映同志花了3年时间对《大学笔记》手稿进行了整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史料影印的形式,将李铁映同志4000多页大学笔记汇集出版。
  《大学笔记》(限量珍藏舨16卷)全书包括1-5年级的数学和物理笔记,少数是读书心得,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从16卷中选取精华部分,以及一些李铁映同志从未发表过的留学时的照片,选编成《大学笔记》(A B卷)。这两部图书资料翔实,内容严谨,字体工整,笔记时间具体,重点标注清晰,图片真实生动,是树立良好学风的生动教材。
  《大学笔记》手稿及《大学笔记》(16卷)(A B卷)是历史的记录、优良学风的写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和社会的借鉴。对当今树立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浮躁现象,使我们感觉到有必要认真研讨和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引导研究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优良的学风。《大学笔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良好学风的生动教材,为当代学界和大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今天的时代和条件同李铁映同志当年留学时期已大不相同,但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认真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相关热词搜索:同志 笔记 大学 李铁映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