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奇大蛇守护古墓_打造精品年鉴记录航天传奇
发布时间:2019-03-31 02:35:51 来源: 应用文书 点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间院”)是我国空间技术主要研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从1993年开始,空间院开展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鉴》的编纂工作,经过17年的辛勤耕耘,目前已出版了17部年鉴,这些年鉴已经成为空间院档案编研的龙头品种,在空间院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鉴成为空间院编研龙头品种的原因
1.年鉴资料的权威性
年鉴的编纂是通过行政方式要求院各部门、各单位共同按要求收集、整理年度原始信息、文件材料,通过筛选、整理、加工,最后形成高密度的信息资料,经各单位、各部门领导认真审核后,再集中到年鉴编辑部汇总、编辑、加工,最后由型号两总、院领导进行终审。这些年鉴资料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可信程度高。
2.年鉴资料的多功能性
年鉴是科研、生产、经营、管理解决具体问题的好参谋;年鉴也是空间院各级领导迅速了解全院情况,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年鉴是编修院史、大事记的基础资料,年鉴是一部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情所情厂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大协作优良作风教育、航天精神教育、先进模范事迹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先进文化载体。
3.年鉴资料的多样性
年鉴资料具有多样性,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一次文献,是指没有经过编辑加工的原始文件,具体形式包括规章制度、领导讲话等,一次文献篇幅大而有效信息少,应得到有效控制;第二类是二次文献,是在对一次文献压缩、整理、标识、绘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形式包括文摘、名录、文献目录、大事记、统计表、统计示意图、补叙陆资料、照片、索引等,二次文献具有简约概括、内容直观、检索方便、篇幅小而信息量大的特点,应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第三类是三次文献,是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加工形成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条目和文章,三次文献具有信息密度大、加工难度大的特点,是年鉴的主体内容。
4.年鉴编纂的年度性和连续性
空间院设置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鉴》编审委员会和编辑部,并有专门的撰稿队伍,安排每年都要完成任务布置、组稿、撰稿、编辑、校对、审稿、印制、发行、总结等环节的工作,这样保证了年鉴编纂的年度性和连续性,以有效地发挥其传播信息,提供咨询决策的功能。
二、打造精品年鉴的几点思考
1.框架设计是前提
年鉴框架是全书的宏观结构,它的作用是框定全书的内容范围和选材选题,分门别类地确定资料内容的归属和层次的划分,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
首先,年鉴框架要全面、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记录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年鉴不仅要记载取得的成就,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存在的问题,比如职工伤亡事故、设备停产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环境污染、违法违纪案件、失泄密案件等。对这些问题,要深刻剖析形成的原因,深入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消除隐患。
其次,年鉴框架要具有独特的个性,结合空间技术专业的特点,设置反映航天特色的版块和栏目。突出优势和强项,形成独特的风格。
第三,年鉴框架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及时反映年度内有重大影响的新情况、新事物。如2005年年鉴重点记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7年年鉴重点记载嫦娥一号卫星,2008年年鉴重点记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第四,年鉴框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航天人力资源是取得各项成就的关键,年鉴的人本思想就是通过以事带人的方式体现人物的作用,展现人物的风采,同时通过专门的人物栏目来记述年度内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优秀领导干部、科技专家、能工巧匠、普通科技人员、工人的典型。
2.检索方便是根本
实用性是年鉴的生命。年鉴的实用性是通过资料信息的密集度、资料信息的质量体现的。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博大精深”是其内容资料的显著特征。“博”是内容广博,“大”是信息量大,“精”是选材精当,“深”是题材开拓有一定深度。年鉴的“博大精深”是年鉴实用性的基本评价指标。因此要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而适用,文字简约而意丰,结构合理而逻辑性强。
同时,年鉴还要方便检索,就是能让使用者以最简便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因而要建立目录、索引检索体系,要从读者检索习惯出发设立栏目,要从读者阅读检索需求出发选题选材,要用最方便读者阅读检索的方法进行编排,要努力做到主要栏目相对稳定,上下年卷基本内容大致对应和连续可比,条目编写有严格的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行文涉及的产品名称、单位名称前后统一,时间、数字、量和单位符合规范表述;尽可能将条目的内容化繁为简,适当增加图片、表格、示意图的数量等。
3.编辑加工是保证
年鉴编辑质量是决定整部年鉴能否成为精品的关键,年鉴的编辑质量取决于年鉴编辑部人员的能力、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智能工作,这项工作对年鉴编辑人员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求编辑人员深入调研,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料,对年度工作总体情况、年度工作特点的总体把握,反复比较研究年鉴的条目设置。空间技术年鉴的专业性很强,编辑人员还需要了解全院的基本情况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技术知识。此外,年鉴编辑还需要熟悉并掌握年鉴的编辑出版业务流程,熟悉年鉴的装帧设计。
根据多年开展年鉴编辑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编辑稿件时要重点把好十关:一是思想关,稿件思想内容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上是否妥当,某些提法是否准确;二是内容关,稿件内容是否既总结了全局,又突出了重点,是否以年度资料为主,信息密集度如何;三是数据关,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前后统一,数据的统计口径是否一致,分量之和是否等于总量;四是常理关,稿件中是否有违背常理的现象;五是知识关,稿件在知识性方面是否出现差错;六是文字关,有无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已简化的繁体字;七是语言关,是否有违反汉字语法规范的错句、病句,是否有表述模糊、概念不清的语句,是否有“假、大、空”或“穿靴戴帽”的套话和没有信息量的“虚言浮语”;八是标点关,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九是篇幅关,稿件篇幅是否过长;十是文体关,稿件的文体是否符合年鉴的要求。
年鉴编辑人员要精干高效,要热爱年鉴事业,对工作要有激情和责任心,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年鉴业务;要从编纂年鉴的实际出发,拟定年鉴工作计划,制定必要的业务规范、制度和流程,以保证年鉴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与各单位,各部门的撰稿人员经常保持联系,和他们一起选题,倾听他们的呼声。要尊重撰稿人员及其劳动成果,对需要动大手术修改的稿件,要主动和撰稿人员商量。
4.管理工作是基础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年鉴工作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年鉴工作有组织、制度、经费和人员保证,使年鉴编纂业务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建立健全年鉴工作网络体系。空间院在院办公室设置了年鉴编辑部,负责年鉴编纂的日常工作,成立了近70A的年鉴编审委员会,负责年鉴稿件的审查工作,建立了上百人的撰稿队伍,负责承办具体的撰稿任务,形成了一个年鉴工作网络体系,这是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的保证。
二是注重年鉴资料的积累工作。年鉴编纂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有了种类丰富、内容可靠、分类科学的信息资源,才能顺利地创造出优质的年鉴成品。
三是严格执行稿件审查程序。空间院年鉴稿件的审查工作严格执行“三审制”,即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均要签署意见,最终年鉴经保密审查后方可付印。
四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年鉴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造就合格的年鉴编纂队伍,是提高年鉴稿件质量的保证。
五是对年鉴编写进行规范。年鉴编写与普通书籍的编写工作是有差别的,年鉴有自己的体例和术语,同时空间院的年鉴由上百人分头撰稿,其表现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为保证年鉴全书风格统一,就需要对年鉴的条目和非条目撰写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
5.编辑方式创新是手段
空间院内部局域网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年鉴编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年鉴编辑部可以将年鉴编纂框架和工作计划在内部局域网发布,撰稿人员通过浏览框架后向编辑部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从而保证年鉴栏目设置的合理和条目的选题精当,同时,年鉴编辑部将完成编辑后的稿件发布,得到撰稿人员的再次审核,从而保证了年鉴的质量。
现代网络技术还可以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多种形式的介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更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年鉴和网络年鉴,同时借助于网络传播,有利于加快年鉴信息的传播速度,成倍地提高年鉴信息的使用效果,这将成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