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8大中心城市 成渝经济区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18 02:38:02 来源: 医药文本 点击:

  ◆ 中图分类号:F00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各城市2008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市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经济区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 城市群 综合竞争力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对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基本上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其最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其一,1989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提出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八个方面,包括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其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其二,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战略家M•Porter教授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指出,区域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上,即其产业在大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四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组织和企业群体内的竞争、该产业产品的国内市场要求所需生产要素的国内供应、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构成该产业的企业群体。
  关于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测度比较困难,尽管国内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渝经济区所包含的地域广阔,各城市由于生产力水平、人文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等原因,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估成渝经济区各城市综合竞争力。
  
  2009年,川渝两地在2007年协议的基础之上,重新划定了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四川省的成都、绵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雅安15市以及重庆的“1小时经济区”的23个区县加上渝东北和渝东南共31个区县。由于影响成渝经济区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经济实力、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方面有关,成渝经济区所涉及的面积较广,考虑到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09》、《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采集各市的经济数据,共选取主要经济指标:GDP(x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x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工业总产值(x4);工业用电量(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x7);科学支出(x8);教育支出(x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1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x13)。
  
  计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考虑到指标量纲的统一性对数据进行了极差标准化处理。同时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法和KMO检验所选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1)。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值大于0.7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采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法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所选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所选数据经检测KMO值为0.744大于0.7,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按照特征根>1的主因子选择原则,选入特征根值分别为9.221、1.600、1.155的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121%,均已涵盖了大部分信息,能解释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水平(见表2)。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可看出,第一主成分与X1、X2、X3、X4、X5、X6、X7、X8、X9有较大的正相关,可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经济综合实力(F1);第二主成分在X10、X11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城市综合环境(F2);第三主成分在X12、X13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城市经济结构(F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成渝经济区城市综合竞争力模型:
  F=0.71*F1+0.12*F2+0.09*F3
  根据模型,本文计算出,成渝经济区内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得分越高,则说明竞争力越强。得分>1为经济发达型,0-1之间为中等型,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区 综合竞争力 分析 城市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