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20210605115830

发布时间:2021-06-07 08:44:08 来源: 医药文本 点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

∶1;以图书版权为例,《中国出版年鉴2004年》显示,1996年后,版权引进以年均57%速度增长,输出则迟缓增长, 2003年引进与输出比上升为∶1。

   文化服务贸易的逆差同样巨大,反映各国各民族文化的来华会展演出数量,远远大于中国机构在国外同级场所开展的文化经济活动数量。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演出团体出国演出收入,一般平均每场不到3000美元;而国外同等演出团体来华登台,每场酬金多在三四万美元,而所谓顶级如“三高演唱会”一类的“天价”酬金型,更是在引进文化服务中常常出现。

   中国礼品玩具产品,虽然铺满发达国家市场,但基本上都使用外国知名品牌,制造者的文化服务价值含量极低。据《国际商报》披露,儿童们喜爱的变形金刚、蜘蛛侠、芭比娃娃、史努比等多为中国制造,但深圳加工企业从每个芭比娃娃身上得到的加工费不足50美分,而其国际市场的售价都在10美元以上。

   《十面埋伏》打响一炮   文化资源能转成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资源之多和产值之低,与国际贸易及市场运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坦言:“中国以前根本就没有对外文化贸易,只有文化交流。”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也说:“中国是文化资源大户,不是文化产业大户。在当今的国际文化市场中,文化贸易占主流,非盈利的事业性文化交流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   国内的文化企业目前仍仅将经营的重点放在日益繁荣的国内文化市场,对国际文化市场缺乏了解,对于国内文化产品在国际上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心不足,加之运作经验和资金技术支持的欠缺,国内文化企业对于文化产品的出口热情不足,能力也比较有限。

   同时,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尚处于粗加工阶段。例如在音像方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2002年共进口古典音乐音像制成品118万盒,与国内同期出口的音像制品数量基本相当。但差别在于,我们的出口制品节目仍以国产电视剧、老电影、民族音乐、戏剧戏曲等为主。中国文化产品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按照输入国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欣赏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和创造。这样的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只能用于开拓海外华人市场,也自然不可能带来大的市场利润和文化影响。

   多年来,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最近,文化部官员常常表示:“‘走出去’根本上要依靠文化企业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实现。”鼓励中国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张新建把张艺谋视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典范,以《十面埋伏》为例,该片在美国的票房约为1250万美元,在日本票房为1000万美元。

   中国要作世界文化大国,就不能只盯着国内这点市场。目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已经开始行动。由他们与美国时代华纳共同出品的音乐舞台剧《卡萨布兰卡》在北京做全球首演后,进行世界巡演;由他们制作,邀请国际知名导演、舞美等参与创作的中国京剧,正在上海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悉,上海和武汉等地文化企业也推出了以海外市场为主的杂技节目,市场表现还算不错。

   二胡进入“金色大厅”的启示   民族文化要能融入世界   文化出口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文化背景和市场运作方式的差异,因此民族文化要征服世界,需要推出既属于民族又属于世界的文化精品。

   在美国,来自国外的文化产品在整个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1%,而且这不到1%的文化产品多数又来自有着共同文化背景的欧洲国家。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在推出民族文化产品时就应注重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艺术语言来介绍中国的艺术精品。如以宏大的舞台布景、华美的乐队伴奏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灯光设计,来增强国粹京剧的视听效果,而外文字幕则使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能直接感染每一位观众。

   真正的艺术是不分国界的,要征服世界的受众,要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取胜。中央民族乐团就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出口新路子。上世纪90年代,随着模仿维也纳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热潮在国内悄然兴起,为使民族音乐走出困境,中央民族乐团顺势提出“中国特色、中国名曲”的口号,确立了“打民族品牌、闯世界市场”的思路。以演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传统经典曲目成功开拓国外演出市场,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六次春节音乐会,让中国民乐精品走上了世界音乐舞台,使许多不太了解民族音乐的观众改变了民乐较为原始落后的印象。

   要办出特色,切忌一哄而上,都走相似路线。当中央民族乐团在金色大厅一举成功,国内很多乐团便误认为在这里演出就代表高水准,能创造品牌效应。于是出现一窝蜂盲目地进入音乐大厅演出的现象,并以赠票形式来增加现场观众,而演出质量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对中国民族音乐好不容易在维也纳培育起来的市场形象和发展也极其不利。

   要成功融入世界文化市场,还需培养专业的营销队伍,完善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宣传,以及反馈信息收集的全套、科学的市场化运作。

   各种“文化周”开了好头   用“文化互动”实现“文化双赢”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文化的进出口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国际文化的良性互动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基础。文化的进口能带来多元的文化元素丰富我国文化市场,拉动我国文化消费,也带来文化产业运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文化的出口提供全方位的借鉴。文化的出口,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吸引更多关注中国的世界目光,促使更多优质的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我国的文化发展始终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积极与国际文化交流互动。巴黎的“中国文化周”、“亚洲艺术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着互补性的交流,国内文化产业可以将境外高品质的资本、资源和经验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更强势的民族文化产业。

   经济的全球化给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带来了新的运作模式,也提供了新的交流机会。同时,传统的民族文化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要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积极吸收国外文化的营养,丰富和张扬民族个性,最终用民族文化赢得世界,就需把握好中国文化进出口的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 文化 竞争力 资源 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20210605115830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