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镇不适应看乡镇出路.

发布时间:2021-11-30 08:49:18 来源: 医药文本 点击:

从乡镇的不适应看乡镇出路

当前,全国已有 27 省、自治区、直辖市免征农业税,很多省 ( 区)还进行了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七站八所”转制,党政机关“瘦身”,土地二轮延包进一步完善规范,农业乡村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局势,乡镇长期以来形成的传命令、收税费、跑田埂的工作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点上的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收税,能把税费收齐就是最大的政绩,其他行政职能渐渐弱化。现在,不仅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赐予农民各样补贴,由“多取少予”变为“只予不取”,乡镇工作“失重”,干部心理“失衡”,成天围绕群众忙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有服务的要求,无收费的渠道,一些乡镇干部因此迷惑、困惑、消极、失意。

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农业税时代,基层干部主要忙着催种、催收、催款,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种这种那。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纯真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新局势下,怎样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构造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使农民增收,大部分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发展思路上的不适应。长期以来,农业税费一直是乡镇赖以运转的财源,未来发展的指望。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基真相当的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无“发展”性可言,只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归还债务、发展事业等。农业无税,乡镇财源何来,怎样发展?这关于长期习惯就农业乡村抓农业乡村的乡镇决议者来说,是最大的难题。

管理模式上的不适应。乡镇是我国政权构造的最基层,乡镇以下的村组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收取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达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详细活动加以干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管理,而不是“指导、支持、帮助”,实际上把村委会看作部下行政组织,使村民自治有名无实,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滋生了很多不和睦因素。农业税的取消,使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的、被广大农民奉为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这个中心纽带不复存在,怎样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指导管理,成为乡镇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面对这些“不适应”,新局势下的乡镇何去何从,出路在哪里?答案蕴于问题之中,探索新局势下乡镇工作的方向和出路必须从解决“不适应”着手。详细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干部“官念”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好新局势下的乡镇工作,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对我国当前农业乡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以便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党在乡村的各项政策的重要意义。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农业不再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转而接受工业的“补助”和“反哺”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实行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经

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乡镇干部必须顺应局势发展的要求,转变观点,调整心态,主动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甘当公仆,积极服务广大农民,率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经济。

二是工作重心由就农业抓农业向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转变,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本就困难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虽然有转移支付,但很难知足债务化解、工资发放、公益事业等正常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必须要靠乡镇自己的发展。这就要求乡镇立足农业但不囿于农业,着力在农业之外培植新的财源,当前最好的选择就是鼎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这既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还能够带动农业构造调整,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效益和乡村经济运行质量,在以工哺农的同时,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

三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强迫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面对新局势、新问题和新要求,乡镇干部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过去主要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乡村,致富农民。抓龙头,就是坚持壮大现有的,引进新型的,培植后续的,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增强对农业乡村的带动作用。抓中介,就是鼎力发展乡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各样中介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带动产业发展,填补政府从详细生产环节“退位”的空白。抓大户,就是培植扶持乡村种、养、加、产、运、销等方面的专业大户,充足发挥他们身处群众之中,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到、学得到,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通过“三抓”引导、推动农业走地区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之路。

四是平时管原因“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群众的事情让群众民主决议自主办理。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实施,使乡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亲密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和睦乡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议,自主办理,更多地通过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乡镇 乡镇 不适应 出路 从乡镇不适应看乡镇出路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