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管理 备用 运输安全管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13 09:02:10 来源: 主题教育 点击:

运输安全管理

教 案 本

课程名称:

运输安全管理

课程代码:

授课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研室:

年 月 日

课程学期课表

节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第一

二节

第三四节

下午

第五六节

第七八节

晚上

教学进程

第 周——第 周

检查记录

填写说明:课程学期课表只填该课程本期的授课班级、教学地点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要性及构成体系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建立安全管理认知——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构成体系

教学重点

安全管理重要性

教学难点

国内交通安全状况+安全管理构成体系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提问:2015年全球、全国交通安全情况?

车辆数?

道路公里?

交通事故数?

损失情况?

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提出问题,并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从学生感兴趣的交通安全问题中概括抽象出相关知识内容。

20

10

一、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概况

1、国外交通安全概况

(1)交通事故统计数字

(2)交通事故统计规律

(3)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概况

(4)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国内交通安全概况

(1)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2)我国交通事故偏多的原因概略分析

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构成体系

1、交通安全管理的作用

2、交通安全管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3、交通安全管理构成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总结

35

40

5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安全管理依据

教学重点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教学难点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

谁在管?

谁被管?

引导学生从一位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分析我国道路安全管理相关内容。

从外部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需求——内部因素: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层层递进。

30

一、我国现行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1、国家交通安全管理

2、行业交通安全管理

3、企业交通安全管理

二、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1、任务

2、内容

三、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素质

1、安全管理机构

2、安全技术科的职责

3、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4、安全管理人员能力

四、我国交通运输法规的分类与主要法规内容简介

1、交通运输法规的分类

2、主要交通运输法规的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总结

本课程立足点

三方安全管理区别

回顾完善交通运输法规知识内容

20

25

20

25

课后作业

P21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驾驶员的生理特征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视觉——听觉——身高——疲劳

教学重点

视觉特性

教学难点

视觉机能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驾驶员体检内容?

一 视觉

1. 视力:人通过视觉器官辨认物体细节的能力简称视 锐度,临床医学上把视锐度又叫做视力。视觉器官辨认物体细节 的能力实际上是视网膜中央凹的功能,所以又叫做中心视力。

 

① 静视力:

② 动视力

③ 夜间视力

④ 辨色力

⑤ 烟雾中的视力:

从问题开始引导,强化知识点

从学生驾驶车辆要求的身体条件子网发

5

20

2. 视野:眼睛注视一个目标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叫视野。

3. 视觉适应:人眼对于光线明暗程度的突然变化,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4. 眩目:俗称耀眼、晃眼,即眼睛受强光刺激后,出现的暂时性的视觉障碍。眩目分为两种:生理眩目和心理眩目。

二 听觉:听觉机能是人对物体振动发生的声波的主观感受。听觉可以分辨声音信号的声调、声强和音色,这主要由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3个物理量来决定。

三 身高:驾驶室内操纵机构的布置同人体工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疲劳及有害刺激物与行车安全

1.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

为了防止因驾驶疲劳导致交通事故,运输企业必须正确安排驾驶员的作息制度。

2. 饮酒与行车安全

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大大上升的原因是酒精使人的感觉、知觉、判断、注意力、性格和情绪等生理心理特性 处在异常状态,所以,受心理支配的驾驶操纵特性被严重干扰和破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视觉机能受损

② 触觉反应迟钝

③ 中枢神经异常、麻酸

④ 驾驶操作能力下降

3. 吸烟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吸烟,对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这主要是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造成的。

4. 药物与行车安全

所有药物对驾驶机能都有潜在的危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对驾驶员的心理、生理都可产生不 同的影响,常见的危险是刺激或压抑中枢神经系统。

本课程教学内容总结

20

15

30

20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驾驶员心理特性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注意——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性

教学重点

能 力

教学难点

气 质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人的心理特性?

驾驶员的心理特性?

心理特性是驾驶员心理活动规律的反映,它受生理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在驾驶行为上。

一 注 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即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

1、注意的强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集中

4、注意转移

5、注意范围

6、注意分配

注意调动学生认作知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身心理特性分析驾驶员的心理特性,从而掌握本次课程教学知识内容。

5

10

二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1.情绪和情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无严格区别,但从科学角度其主要区别:

2.情绪按其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三 意 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意志行动的根本保证。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定性

4、自制力

四 性 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它是人最鲜明、最重要、起核心作用的、稳固的个性心理恃征

五 气 质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在其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表现出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恃征。

六 能 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说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七 驾驶员的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就是有机体周期性改变自身状态的能力,它是有机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代表有机体的生理——生物循环。

课后总结

10

10

10

10

10

20

5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驾驶员交通特性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教学重点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教学难点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由驾驶员直接责任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总数的70%~90%,所以研究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对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

感知特性: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剧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种心理过程。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即感觉知觉特性,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方面。

1.感觉:是指客观事物(机体内外)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即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局部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内部感觉即接受机体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从自身方面认知

从学生自身拥有的感觉、反应特性方面入手,注意加以引导

5

50

2.知觉:是根据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知觉有视觉起主导作用的视知觉和听觉起主导 作用的听知觉等等。知觉还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除了和自身的感觉器官有直接关系外,还受外界交通信息的影响。驾驶员在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中驾驶汽车行驶时,必须随时顾及车内环境和车外环境的各种交通信息。

 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获得的外界信息尽管繁杂,但基本可归纳为以下4种;

1、突显信息:突显信息指突然到来的信息。例如,行车中,前车突然紧急制动,行人或自行车突然倒于车前等。

2、微弱信息:微弱信息指外界刺激量过小,驾驶员难于接受到的信息。这种信息被驾驶员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后,往往辨别不清楚,容易产生犹豫、疏忽,甚至错误。

3、先兆信息:先兆信息指信息到来之前具有某种征兆的信息。

4 潜伏信息:潜伏信息指驾驶员不易观察和发现的信息。其特点是它的“隐蔽性”.

二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在驾驶员的操纵特性中,由感知、判断到操作整个过程,包括了对外界信息的一系列反应。机体接受外界信息至作出反应动作的时距,即反应潜伏期称为反应特性,通常用反应时间来表示。反应时间包括感觉时间、信息传递时间、大脑处理时间和肌肉反应时间。

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反应时间是指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开始到制动踏板踩至制动力刚刚产生那一瞬间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和制动传递延迟时间。

课后总结

30

5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行人和骑车人的交通特性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行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骑自行车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教学重点

行人、骑电瓶车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教学难点

骑电瓶车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提问:混合交通?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人、车、路诸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交通安全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驾驶员、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比较大。

一 行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1.行人的心理特征

行人的心理特征随其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有着很大差别,此外还与其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

2.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的交通特性是由行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结合我国道路交通中行人、骑车人当前交通特性进行思考,归纳总结论。

5

30

特殊行人:

老年人

学生

伤残人

学龄前儿童

低头一族

戴耳机

……

3. 行人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行人事故多数是因为行人进入行车道而不是驾驶员把车辆开到道路外而造成的,可以说大多数行人事故是行人侵入了驾驶员的空间范围而引起的。

二 骑自行车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从自行车的拥有量来看,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在我国只要管理好自行车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的总数将会大大下降。

1、骑自行车人的心理特征

2.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3、自行车事故原因及对策

三 骑电瓶车人的交通特性及其对策

1、骑电瓶车人的心理特征

2.电瓶车交通特性

3、电瓶车事故原因及对策

课后总结

20

30

5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驾驶员安全管理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落实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提问:根据前几次课程内容,驾驶员如何管理?

管理机构?

管理方式?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人、车、路、法规诸因素中,人是主体,所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则是主要矛盾。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不管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还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整个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5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1、研究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特性,定期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保证新上岗驾驶员和在职驾驶员具有的心理、生理素质,并运用生物节律等现代科技知识指导行车安全;

2、负责对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职业道德、安全技术和相关知识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3、组织对驾驶员的定期培训、考核和上岗证管理等工作;

4、组织对驾驶员的日常安全检查,并协助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做好驾驶员的审验工作;

5、配合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做好驾驶员的违章、肇事处理工作,并注意在事故中维护企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落实整改措施;

6、管理好驾驶员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做好违章、肇事的统计工作;

7、负责办理驾驶证的领、换、补发业务和考证、增驾等工作;

8、组织开展“安全活动日”和“安全活动月”活动,制定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总结推广安全驾驶技术,积极搞好安全竞赛活动;

9、研究驾驶员的作息制度、膳食结构、劳动保健等问题,搞好驾驶员生活管理,做好驾驶员的家属工作,积极开展“贤内助”活动,支持驾驶员的工作;

10、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把驾驶员安全管理纳入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去。

需要解决问题:

我国道路运输驾驶员安全管理现状(已实施了管理项有?)

落实以上项目需要什么环境和条件?

以上项目如何有效落实?(不走表面形式)

4、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如何监督管理?

课后总结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讲解清楚每一款的含义和现状,引导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有效实施一些问题

70

60

5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安全人的因素

授课时间

90

课型

引导+讨论

教学

目标

依据本章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主要因素——人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驾驶员安全因素

教学难点

驾驶员安全因素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网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学习形式:

教师提前安排任务和提出要求

学生分组接受任务

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讲解,并回答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提问

基本要求:

查阅、咨询、分析相关资料

脱稿

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论证清楚

考核方式:

小组分数是组员分数

实行扣分制

出台考评标准

一 驾驶员安全因素

1、性别?

2、年龄

3、生理条件?

4、心理要求?

5、环境?

6、技能要求?

7、法规?

8、其他?

行人安全因素

1、性别?

2、年龄

3、生理?

4、心理?

5、环境?

6、职业?

7、法规?

8、其他?

三、骑车人安全因素

1、性别?

2、年龄

3、生理条件?

4、心理要求?

5、环境?

6、职业?

7、法规?

8、其他?

课后总结

25

25

25

5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一)

授课时间

90

课型

实例+讲授

教学

目标

1、车辆安全结构与行车安全

2、车辆安全性能与行车安全

教学重点

车辆安全性能与行车安全

教学难点

车辆安全性能与行车安全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资料准备+PPT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图片导入:从第一辆汽车面市到今天,汽车在哪方面得到了发展?

引导问题:车辆安全结构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

一、车辆安全结构与行车安全

1、预防事故的结构

1)汽车的驾驶视野

汽车的驾驶视野就是驾驶员驾驶汽车时的 视野,它和驾驶员的视野的差别在于受到驾驶室结构的 限制,一般情况下汽车的驾驶视野比驾驶员的视野小.

2)驾驶员的工作环境

⑴ 减少噪声和振动的措施

⑵ 驾驶室的空气调节

⑶ 驾驶室的活动空间

从图片中引出车辆安全结构方面的内容

分析

讲解

通过师生互动

——讨论

——分析——讲解——总结得出结论 

10

35

3)前照灯

4)信号显示装置

2.减轻事故损害的结构

l)减轻行人伤害的结构

2)减轻乘员伤害的结构

⑴避免二次碰撞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⑵保护乘员生存空间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⑶减轻碰撞伤害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3)防止碰撞起火的结构

二、车辆安全性能与行车安全

l、汽车的制动性与行车安全

 汽车的制动性通常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来衡量。

1)制动效能

指的是汽车在制动时,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通常用制动距离来表示。也可用制动力和制动减速度表示。

⑴ 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从驾驶员开始踩住制动踏板到汽车制动停车为止所走的距离

⑵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2、汽车的操纵性与行车安全

3、汽车的稳定性与行车安全

l)纵向稳定性

2)横向稳定性

   

课后总结

45

5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二)

授课时间

90

课型

分析+讲授

教学

目标

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3、汽车的主动安全装备

4、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教学重点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教学难点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相关资料+PPT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问题导入:汽车的构成?

保障汽车行驶安全的结构是?

一、《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二、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1.制动系的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2.转向系的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3.行驶系的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4.灯光、仪表、信号的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

三 、汽车的主动安全装备

学生在教师引导、互动氛围五,对知识回顾、整理

与学生共同对《汽车构造》课程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转入安全技术要求内容

引导学生自我完成

——归纳——总结

10

10

10

15

1.(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2.(EBD)电子制动力均衡器

3.(ESP)电子稳定程序

最大限度保证汽车行驶中不跑偏、不侧滑。

4.(ASR)驱动防滑系统

防止汽车驱动轮打滑而产生的侧滑。

5.其他安全装置

四、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整车

2.发动机

3.转向系

4.制动系

5.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

6.行驶系

7.传动系

8.车身

9.安全防护装置

10.特种车的附加要求

11.汽车废气排放

12.噪声控制

13.附则

课后总结

45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三)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分析+讲授

教学

目标

车辆通行制度

行车视距

车辆最小安全距离

4、车辆侧向安全间距

5、会车、超车和停车

6、车辆装载

7、高速公路行驶

教学重点

车辆最小安全距离、行车视距、车辆侧向安全间距

教学难点

车辆最小安全距离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资料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问题导入:无规矩不成方圆

人、车、路各具备安全条件,车辆运行安全?

一、车辆通行制度

二、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 驾驶员发现行车前方障碍物后,能在障碍物前把车辆停下来所需要的距离。

停车视距为:

2.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是指在双车道路面上,当对面有来车时超车。驾驶员能安全地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距离。超车视距包括超越车从开始动作到超越结束的全部距离和迎面来车的驶近距离

在教师引导下,基本能遵循的思路解决问题。

进一步的深化问题引入此节内容

此节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并不完全陌生,以检阅学生知识握的程度的方法进行教师先讲学生总结的形式推进。

5

10

30

最小超车视距可用下式计算

= +

3.会车视距 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的道路上,当两车对向行驶相遇而来不及错车时,只能双方同时停车。从发现对方到制动停车而互不碰撞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会车视距。会车视距等于两车停车视距之和。

三、车辆最小安全距离

1.安全距离的概念

是指在同一道路上,同向行驶的两车的间距,保持即不发生追尾事故,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的适当距离。

2.安全距离的确定

安全距离取决于车辆的制动非安全距离。制动非安全距离是指从驾驶员发现障碍物开始到制动停车为止汽车所行驶的距离。即驾驶员自动反应时间t1、制动系协调时间t2和制动器持续自动时间t3三段时间内汽车分别所习惯驶的距离之和。

3.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

4.行车时安全距离的一般要求

四、车辆侧向安全间距

五、会车、超车和停车

六、车辆装载

七、高速公路行驶

课后总结:

20

30

20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四)

授课时间

90

课型

讲授+分析

教学

目标

弯道行驶

交叉路口行驶

山区、高原行驶

恶劣氛候条件下的行驶

夜间行驶

教学重点

特殊交通环境条件行车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特殊交通环境条件行车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问题引入:《交通工程》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导入特殊交通环境概念;

提问:特殊交通环境条件下的行车安全?

一、弯道行驶

1.弯道行驶的特点

⑴弯道行驶的轨迹与直线行驶不同 汽车在转弯时其轮胎轨迹的转弯宽度比直线行驶时大,同时在弯道内侧会产生内轮差,如果不能正确估计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就会造成车辆与周围物体的碰撞或是车轮驶出正常路面引起事故。

⑵弯道行驶易产生侧滑和侧翻 弯道行驶时车辆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过大时会引起车辆的侧滑和侧翻。

⑶弯道行使视线受阻 弯曲的山路上或傍山处,因地形、地物的障碍,可形成实现盲区,其大小与弯道半径、定有关。

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与学习

通过提问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对特殊交通环境概念行车安全的认识情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而引入本节内容。

5

20

2.弯道行驶应注意事项

二、交叉路口行驶

1.交叉路口行驶的特点

2.交叉路口行驶应注意事项

⑴ 注意瞭望

⑵ 减速慢性

⑶ 靠右行驶

⑷ 遵守弯道行使规定

三、山区、高原行驶

1.山区行驶的特点

2.山区行驶应注意事项

⑴ 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

⑵ 下坡严格控制车速,合理使用制动,严禁滑行。

⑶ 坡道行驶要加大行车安全距离。

⑷ 弯道行驶要集中注意力,谨慎驾驶。

⑸ 傍山窄路,要下车查看,精心操作

3.高原地区行使特点

4.高原地区行驶应注意的事项

⑴ 经常检查制动气压表

⑵ 选用矿油型制动液,消除现象“气阻”

⑶ 经常检验有关机件和轮胎气压,缩短维护周期

⑷ 尽量多用发动机制动

⑸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四、恶劣氛候条件下的行驶

1.严寒气候下的行车安全

2.炎热气候下的行车安全

3.雨天、雾天的行车安全

五、夜间行驶

1.夜间行车的特点

2.夜间行车应注意的事项

⑴ 夜间行驶尽量不要超车

⑵ 夜间行车应合理使用灯光

⑶ 夜间行驶应注意控制车速

⑷ 夜间严禁疲劳驾车

课后总结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反馈,对细节进行强化

20

20

10

10

5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五)

授课时间

90

课型

分析+讲解

教学

目标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3、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重点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相关资料+PPT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汽车运输企业的车辆除了应具有良好的安全结构和安全性能外,还必须严格遵守车辆运行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才能保证行驶安全。为了保证所有车辆运行安全规定的切实执行,除了加强对驾驶员的遵章守纪教育,提高其安全行车自觉性外,还必须建立完善的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并辅以认真地检查和执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讲解,每组派代表进行评议,学生基本能完成要求。

每组介绍完后,根据每组汇报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一、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

车辆运安全行管理标准是车辆运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衡量尺度.

主要包括:

(1)-(15)

以车辆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标准为例

二、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与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配套的企业安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制度包括:

-(20)

以车辆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为例

监督检查制度主要包括:

-(6)

以”三检为 例

三、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在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各级安全职能部门还应该建立健全配套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配套制度主要包括:

-(12)

以安全工作会议制度为例

课后总结:

30

30

30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应用

授课时间

90

课型

综合提高

教学

目标

依据本章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拓展车辆运行安全管理知识和运用

教学重点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

教学难点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学习形式:

教师提前安排任务和提出要求

学生分组接受任务

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讲解,并回答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提问

基本要求:

1、查阅、咨询、分析相关资料

脱稿

3、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论证清楚

考核方式:

小组分数是组员分数

2、实行扣分制

出台考评标准

一、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

二、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驾驶人安全告诫制度

三、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办法

30

30

30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认识到以往此类知识的欠缺,应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一)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解

教学

目标

1、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2、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教学重点

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

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案例:2016年3-4月以来的交通事故介绍

问题:

1、属于过错构成交通事故哪种情况?为什么?

2、各交通事故中的构成要素是?

3、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 、 交通事故的定义

指车辆在道路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二、 构成交通事故的基本要素.

1、人员.车辆 若当事各方均无车辆参与,则不认为是交通事故。参与交通活动的自然人.这些自然人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

通过案例的问题了解到学生对交通事故有一定的认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互动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而引入本节内容。

15

5

25

2.在道路上 指事故发生在交通法规明确规定的”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3.损害后果 指当事人行为具有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主观过错存在,但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发生的损害后果,均不属于交通事故。

4.人的违法行为 发生交通事故必须要有人身伤亡、财物损失的后果,如果没有损害的后果.未达到交通事故统计标准的,即不作为交通事故统计。

5、损害后果

6、心理状态是过失

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目的在于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分析的角度、方法不同,对道路交通事故所分出的类别也不相同。根据我国目前道路交通管理和事故处理的实际状况,主要有如下三种分类方法:

三、 后果分类

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事故处理和统计工作中都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依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具体标准由公安部制定。

四、原因分类

任何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备的原因。.因此,从原因上可以把交通事故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原因类和客观原因类。

五、交通工具分类

根据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交通工具,可以把交通事故分为三大:

1.机动车事故

2.非机动车事故

3.行人事故(无车辆)

15

15

15

课后作业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二)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解

教学

目标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教学重点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教学难点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教学氛围营造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致使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五个方面。

一、交通参与者的因素

1、心理方面的过错

2、生理条件不符合要求

3、技术上的错误

4、思想上的错误

二、事故中车辆的因素

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否符号交通安全的要求,和交通事故是否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机动车中的汽车和非机动车中的自行车。车辆,包括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道路交通运输工具。车辆技术状况不好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设计不合理, 制造质量差; 保养不及时, 维修质量差;使用不得当, 装载质量差

在上节课教学内容基础下,学生基本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归纳总结的任务要求。

根据学生在交通事故认知方面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高。

15

20

三、事故中道路的因素

道路是人类社会陆上交通活动的承受者,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从事交通活动,都是在道路上进行的。道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平曲线的影响; 纵曲线的影响;行车视距不良;路面结构影响;路面质量影响; 道路交叉影响

四、事故中环境的因素

环境,这里指的是交通环境。交通环境虽然只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外部条件,但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也是起作用的。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气候发生变化;季节转换影响;噪声污染危害;交通设施不全;流量流速变化;意外情况出现;管理互不协调;指挥手段落后;警力严重不足;其它因素影响

五、交通管理方面的因素

交通管理一般是对构成交通的三大要素人、车、路的综合管理;也就是通过工程、法规和教育来综合处理人、车、路之间的关系。交通管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情况:

交通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交通管理手段落后;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参与者素质不高;交通法规意识不强

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很多,按照交通工程学的观点,交通事故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互不协调的综合反映,所以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也就是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这五个方面的因素。

小结

本章系统阐述交通事故的定义和构成交通事故的基本要素,介绍了如何根据交通事故的后果、原因及车种划分交通事故的方法,全面分析了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

15

15

20

5

课后作业

P112-114作业题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一)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分析

教学

目标

1、概述

2、现场勘察程序

3、现场勘察项目

4、现场勘察记录

教学重点

事故现场的保护

教学难点

现场勘察记录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引导案例:

现实交通事故案例

引导问题: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如何处置才能为事故原因、损失、责任等提供鉴定依据?

一、概述

1、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分类

⑴ 原始现场

⑵ 变动现场

变动现场可分为四类:

①正常变动现场

②伪造现场

③逃逸现场

④恢复现场

2、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保护

能够回答并在教师引导下对本节重、难点进行掌握

通过案例的问题了解到学生对事故现场等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而引深本节内容。

20

现场保护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⑴救护伤员,消除危险因素

⑵封闭现场,遮盖遗留物

⑶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

二、现场勘察程序

1、勘察准备

2、实地勘察

3、现场实验

4、勘察收尾

三、现场勘察项目

1、痕迹检验

⑴路面痕迹

⑵车体痕迹

⑶衣着痕迹

2、车辆检验

⑴ 载货和成员情况

⑵ 操纵机构运用情况

⑶ 安全装置技术状况

⑷ 车辆结构特征

⑸ 车辆使用性能

⑹ 车辆破损情况

3、道路检验

⑴道路几何参数

⑵路面附着系数

⑶路面障碍

⑷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4、人身状况检验

5、人体伤害鉴定

四、现场勘察记录

1、现场摄影

2、现场图

 3、现场勘察笔录

课堂绘图课堂问题提出和解决

15

25

30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二)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1、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

2、交通事故责任分类

3、认定责任事故的方法

4、认定事故责任的程序

5、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例

6、交通事故处理的权限和原则

7、刑事责任及其追究

教学重点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例

教学难点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例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相关资料+PPT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案例:继上次课程的交通事故实例进一步引深

问题提出:

1、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

2、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3、当事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4、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一、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

1、当事人必须有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存在

基本形式:

作为

不作为

2、当事人的交通违章行为和事故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认定当事人有交通事故责任,必须同时符合以上两个要件,缺一不可。

通过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基本掌握学习内容

继续通过上次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而引入本节内容。

按课程内容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向前推进

5

10

二、交通事故责任分类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同等责任

三、认定责任事故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先把交通事故损害的事实作为结果,来寻找此项损害结果客观上是怎样造成的,考察整个因果关系链上所有相互关系的产生原因,不管它是属于自然现象过程还是人的行为。

四、认定事故责任的程序

责任认定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赋予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一种行政权利。

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例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基本原则,运用唯物辨证法来分析事故,依据有关法律条文准确无误地裁定责任。

(1)-(16)P134

六、交通事故处理的权限和原则

七、刑事责任及其追究

1、交通肇事罪的构成

2、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⑴ 犯罪者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⑵ 犯罪者从主观上来讲,是出于过失,而不是故意,也不是意外

课后小结:

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

10

10

10

20

10

10

5

课后作业

校园快递服务项目开发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三)

授课时间

90

课型

理实一体化

教学

目标

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2、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概念

3、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4、交通事故行政责任的特点

5、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种类

6、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

教学重点

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

教学难点

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PPT+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案例:继上次课程的交通事故实例进一步引深

问题提出:

1、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2、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及其损害赔偿

1、民事责任的构成

2、民事责任的追究

3、损害的赔偿

⑴ 赔偿的范围

① 财务方面

②人身方面

⑵赔偿的分担

① 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

②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60%~90%

③ 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

④ 负次要责任的,承担10%~40%

⑶ 赔偿的主体

⑷ 赔偿代理

⑸ 赔偿调解

学生能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完成本次教学内容。

继续通过上次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而引入本节内容。

先由学生提出民事责任赔偿、行政责任处罚标准,才反推其合理性

5

20

二、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概念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

2、行政责任与事故责任的关系

四、交通事故行政责任的特点

1、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条件

⑴ 交通事故中的行政处罚,必须以责任人违反道路管理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并造成了损害后果为前提。

⑵ 交通事故中行政处罚的被处罚者,必须具有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

⑶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被处罚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不是符合条件的紧急避险行为。

2、交通事故行政处罚,他与其他道路交通行政管理中的违法处罚的不同点。

3、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责论过处罚相当的原则和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原则。

五、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拘留

4、暂扣或吊销驾驶证

六、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

1、行政处罚的对象、种类,轻重标准的确定

⑴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对象的审查

(2)交通事故行政处罚各类的确定

2、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

⑴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

⑵ 交通事故处罚申诉的裁定

⑶ 交通事故行政处罚的执行

10

10

15

10

20

课后作业

P148-155作业题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交通事故分析(一)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1、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意义

2、交通事故分析的内容

3、分析交通事故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交通事故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分析交通事故的主要方法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相关资料准备+PPT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引导案例:回顾绵阳3月-4月10天510起交通事故分析结论

问题:此分析结论的意义何在?

一、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意义

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是:

⑴ 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而取得技术基础资料;

⑵ 根据分析结论,改善交通环境;

⑶ 有针对性的对交通元素中的人进行教育;

⑷ 为采取行政,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措施提供依

二、分析的内容

1、人的分析内容

在人、车、路系统中,分析人的内容主要是身体机能、技术水平、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

2、车的分析内容

  ⑴ 结构与操纵缺陷;

  ⑵ 形式特性;

  ⑶ 机械故障;

  ⑷ 保修及使用。

学生在前期教学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结构,基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对此节内容进行认识和提高。

通过回顾案例了解到学生对交通事故分析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展开和深入分析而掌握知识要点。

5

15

25

3、路的分析内容

⑴ 道路是否符合标准;

⑵ 道路安全设施识别性能及设置方法;

⑶ 线形和视距;

⑷ 交通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等。

三、分析交通事故的主要方法

(一)统计分析法

(二)分 类 法

(三)排 列 图 法

(四)因 果 分 析 图 法

(五)统计调查分析表法、坐标图法和圆图法

专项分析

(七)交通事故分析图

45

课后作业

预习

学生在本次教学、实训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填写说明:导学过程设计可参考“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课前测试、交互式学习、课后测试、小结的六步教学法进行。

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

交通事故分析(二)

授课时间

90

课型

案例+讲授

教学

目标

1、对事故发生地点的分析

2、车辆分析

3、驾驶员

4、时间

5、事故类型

6、车属单位分析

7、事故原因分析

教学重点

事故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

事故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环境、资源、条件等)

准备相关资料+PPT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与方法

时间

引导案例:绵阳城区10天发生510起事故

问题:510起事故在地点、车辆、驾驶员、时间等类型、事故原因等方面规律?

一、 对事故发生地点的分析

二、车辆分析

车辆的分析,对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对机动车制造及保修质量的监督都有重要的意义

⑴ 装载情况分析

⑵ 车辆用途分析

⑶ 车辆速度分析

⑷ 车辆状况分析

⑸ 车辆类别分析

三、驾驶员分析

把驾驶员按年龄和驾驶经历、驾驶程度、分成若干区段和类型进行分析,分析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特征性倾向,确立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措施和重点。

基本能按教师要求完成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

通过此案例的反复应用,促使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事故原因,从而加以预防。

5

5

10

10

四、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

时间基本上指一年内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月份、星期几、以及每天的24小时分为12单元,或24个单元。在一般情况之下,是二月份最底、八月份最高

五、事故类型分析

事故类型分析,可分为汽车之间、车辆单独、汽车与拖拉机、车辆与自行车、车辆与人。

六、车属单位分析

对车属单位进行分析,主要是分不同单位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车属单位可分为:公路运输部门、城市公共汽车、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交通旅游系统、林业系统、农村汽车、农村拖拉机、部队车辆、个人与联户、其他单位车辆

相关热词搜索:运输 安全管理 运输 备用 运输安全管理 备用 运输安全管理教案

版权所有 静静文本网 www.lxzcp.com